2016年前3个月,风电并网消纳形势延续了2015年的步履维艰,弃风电量达到192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翻了近一番。按2015年供电标准煤耗315克/千瓦时测算,损失电量折合标准煤超过600万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一季度的弃风情况在预期范围内,其主要原因包括:电力需求增速仍然趋缓,电力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现有制约风电消纳的问题还有待根本解决等。
多因素叠加致弃风形势严峻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弃风电量达192亿千瓦时,占去年全年弃风电量的近60%。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源于一季度风电大发期与北方供暖期重合,导致热电联产机组无法为风电提供消纳空间。
同时,这与去年第四季度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的骤增不无关系。2015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297万千瓦,其中超过一半的新增业绩是在第四季度完成的。风电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潮在一季度依然延续。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增并网装机容量533万千瓦,同比增长13%,持续的装机热潮加剧了前3个月因北方供暖期本就严峻的风电消纳形势。
中电联近日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用电形势有所好转。李俊峰表示,虽然用电需求数据稍有起色,但电力总体需求对目前的电力消纳形势来讲依旧不乐观。一季度,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再度下跌至422小时,同比下降61小时,弃风率上升至26%。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地区在一季度的弃风限电形势再度加剧,这将弃风问题在一季度有所缓解的华北地区和维持平稳的东北地区平均弃风率数据拉低,使三北地区一季度消纳表现跌至谷底。宁夏由去年同期的2%增至35%,甘肃由27%增至48%,新疆由26%增至49%。新疆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近200小时,宁夏下降277小时,均下降了两倍之多。究其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在一季度用电增速的回落。
从中电联数据来看,西部地区是一季度我国用电增速唯一回落的地区,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增速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这源于该地区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的特点,且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同比回落幅度较大,全国用电负增长的5个省份中有4个属于西部地区。这也反映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效果继续显现。
同时,一季度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创历年同期最多,基建新增发电装机281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008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084万千瓦。3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为14.9亿千瓦,同比增长11.7%,远超同期全国电力消费增速。在装机规模扩大的稀释作用下,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886小时、同比降低74小时。
李俊峰表示,虽然多因素叠加导致一季度弃风加码,但问题的根本原因仍在于能源结构调整的阵痛和机制体制的缺乏。
解决弃风问题需落实政策
伴随着一季度弃风限电痼疾的疼痛,国家也连续出台多则文件直指风电消纳顽疾,把工作重心从风电的开发建设转移到风电的高效利用上来,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多举措解决弃风问题。
国家能源局2016年风电消纳工作要求严控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在内的弃风问题严重地区的电源建设,2016年度暂不安排新增常规风电项目建设规模。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表示,这一举措可在短期内提高风电行业的投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而长期来看,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仍需站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角度,风电在未来的发展仍大有可为。
王仲颖坦言,要从根本上解决风电消纳难题,就要建立煤电作为灵活电源的运行机制。“要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市场建设,使煤电机组参与调峰。煤电机组也应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应灵活性运行的要求。这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将发挥积极作用。”他还表示,近年来用电需求增速放缓正是能源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建立的大好时机,无论从生态文明建设还是电力需求变化的角度来看,新能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李俊峰也建议,要以调峰电价机制的建立激励火电机组参与调峰,以此为风电消纳释放空间。这一方面保证了火电企业的利益,同时使风电获得更多的利用小时数,也减少了煤炭的使用,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李俊峰还建议,要做好风电上网消纳的协调工作,逐步建立调度运行机制,做好输电通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协调跨区输电工作,并进一步落实风电补贴政策。
此外,电能终端替代也成为解决弃风问题的关键所在。“应大力推进风电供暖,高度重视以电代煤,加快散烧煤替代,发展电加热、电蓄热技术。将煤电的可调节性与供热系统衔接,减少供热系统中的煤电占比,为风电消纳释放市场空间的同时促进节能减排。”白建华表示。 来源:慧聪供热采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