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深居西北内陆,冬季寒冷漫长,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从东头庆阳到西头酒泉,蜿蜒1600多公里,几乎每个市、州、县的城镇建设都涉及到集中供热管网,分布在大街小巷,人口居住密集地区。
2016年11月21日,酒泉市肃州区敦煌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一暖气管道发生爆裂事故,导致肃州区5.6万户约15万人供暖受影响,事故原因为主管网补偿器泄露。
2015年10月31日,兰州市供热总公司范坪热网位于柳家营的一处供暖管网在发生爆裂,导致西客站候车室4万多平方米的供暖受到影响,事故原因为管道常年使用老化,供暖初期注水升温导致了破裂。
2014年11月16日,白银市景泰县一名工人在给城区东侧一住宅小区门前的城区集中供热管道排放内存气体时不慎中毒倒地,井上另两名工人发现后随即下井施救,也被先后熏倒,3人后经全力抢救无效,先后死亡,经事故调查组初步判断,该3人是在管道观察井作业时因沼气中毒致伤抢救无效死亡。
近年来,甘肃甚至其他地方屡禁不止的热力管道安全事故,使群众纷纷留意身边的安全,供热管道能否安全运行成为民生问题的重要关注点。
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加之城市建设的不断改造,都会使供热管道发生保温层脱落、阀门渗漏、管道堵塞、地沟跑水、补偿器损坏、支架腐蚀、管道腐蚀、管线路由丢失等,从而导致爆管、泄露、停止供暖等事故。
作为特种设备,供热管道的安装、改造及重大维修未向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告知,管道使用单位未通过管道监督检验便投入运行,可见相关单位的法律意识之淡薄,对后期注册登记、定期检验造成困扰。供热管道的安装、改造及重大维修过程未进行监督检验,尤其私自改造、安装压力管道会造成选材、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多方面问题,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不具有可追溯性,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监管,无法有效的对供热管网进行源头管理。
由于许多管道管线建设年代久远,使用单位台账、档案、数据库等资料不完整,原始设计、施工、安装、改造资料不全甚至没有,也没有运行记录,管线编号混乱,非法占压、安全距离不足、第三方非法开挖施工等安全隐患较多。
供热管道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中,所属单位未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报检,检验机构及使用单位无法掌握供热管道的安全状况,管道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是否需要维修等等,无法及时有效的发现管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
在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中,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是关键。建议各级政府部门把供热管道的安全运行作为解决民生重要关注点来抓,在人员、资金、宣传、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各地可强制要求供热管道业主对供热管道的安装、使用、管理、检验等要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来执行,保障供热管道运行的合法性;可加大监管、协调力度,对过去遗留的未注册、未进行安装监督检验的管道管线拿出可行解决方案,对日常各环节监管加以严格规范。
鉴于供热管道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建议使用单位积极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申报,由检验机构对管道进行全面检验及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及时发现隐患,保障管道安全运行;使用单位在供热管道的安装、改造及重大维修时,应主动向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告知,并由监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督检验,落实监督检验过程中对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出厂、安装过程以及有关的设计单位、安装单位、防腐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以便有效把好供热管道安全运行的第一关。
目前,如若对甘肃省所有已投用供热管道进行全面、全方位的检验,需要追溯管道原始资料、本体参数、运行参数等等,检验工作量极大,执行难度极大。综合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城镇在用集中供热管网数量巨大,加之现有供热管道从未进行过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的实际,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热力管道法定检验部门负责,分阶段、有步骤地对各地管道管线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验,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规范、完整的管道数据库。
建议检验服务实行比例抽检形式,由管道使用单位依据其所属管道现状,确定一定的管道检验比例,并每年出资固定费用用于检验,向检验单位提出部分管道检验申请。这种方法优点是费用低、检验工作量适中,可逐步实现供热管道的全面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