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资讯 » 市场评述
 
市场评述

与会嘉宾共论绿色低碳转型的企业实践、技术、机遇、理念等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21  来源:海南日报  浏览次数:2945
 与会嘉宾共论绿色低碳转型的企业实践、技术、机遇、理念等

转型中的“技”与“机”


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实现碳中和:企业在行动”分论坛举行。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与会人员在录像。

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对企业而言,零碳转型是挑战还是机遇?如何通过完善市场规则和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减排?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实现碳中和:企业在行动”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嘉宾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介绍不同市场主体在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上的具体实践,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低碳转型是“必答题”

在碳中和目标之下,因业务性质的不同,不同行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责任也存在差异。

“对于低碳转型,我们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并长期高度关注这一转型问题。”FMG集团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盖恩斯说,作为铁矿业领域全球性企业,该集团正在持续加大对转型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投入。

伊丽莎白·盖恩斯指出,整个产业供应链都在关注这样的转型,这也给市场带来巨大的价值。“就企业而言,我们看到对于绿色能源的需求实际上越来越大,尽管国际局势持续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绿色能源的需求情况,实际上还推动了转型。” 她说。

而对于新能源企业,“双碳”目标带来的更多是机会。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认为,现在处于能源变革的大时代,是从传统能源,走向以光能、风能、氢能等构建起低碳新能源网络的时代。针对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他认为十分有必要且有信心,并对此提出“未来打造低碳能源体系”的建议。

与会嘉宾认为,应对低碳转型这一“必答题”,企业可努力将挑战化为机遇。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指出,对于企业,建立碳中和中长期长效机制可以降低成本,具有经济效益。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优化能源结构也有利于保障能源和生产、生活安全。

探索实现碳中和路径

在张跃看来,实现零碳发展需要坐而谋,更需起而行,践行碳中和理念,各方都可获得实际利益,但仍有待从理念到高效行动的转变。

房地产建筑行业一直被称为“碳排放大户”,对此,张跃指出,建筑业同样可通过增强保温、隔热技术、建设工厂化建筑、高效利用废热能源、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等手段,助力绿色发展。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光伏能源产业公司,高纪凡在发言时结合可再生能源供给说:“未来太阳能光伏将成为全球最便宜、清洁、安全的能源之一。”

除了能源端的改变,高纪凡期待在消费端也出现积极变化,“比如,未来将会有更多零碳工厂、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应用场景落地。”

食品行业同样在努力将零碳挑战化为机遇,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透露,伊利已经在2012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之前将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今年,中国食品行业的首个零碳工厂、中国首款零碳牛奶先后在伊利诞生。

“伊利正在用绿色理念引领绿色发展,凝聚减碳共识;以绿色的管理统筹绿色发展,构建系统化、全行业的管理理念;并通过绿色行动实现绿色发展,伊利此前已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碳盘查,建立核算体系。”张剑秋说。

树立长期与整体目标

换个角度看,企业践行绿色低碳转型更具意义和迫切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发言中表示,碳中和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非常深刻的经济学、管理学问题。

“其一,实现碳中和需要大量投资,我们课题组估测,到2050年,仅在中国就需要近250万亿元的投资。”刘俏认为,从金融体系的角度,最关键是要迅速形成碳价格的发现机制。这不是纯粹的碳排放交易现货市场,而是怎么通过金融产品、金融市场把该元素体现出来。其二,企业的增长范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如果把碳排放理解成生产要素,它会进入到生产函数中,并影响消费者效用函数。

欧亚资源首席执行官宋本强调,产业企业的绿色发展、绿色合作要考虑整个价值链,所以需要更大的平台与专业机构,参与到对企业的相关管理过程中。

刘俏还从宏观方面给出建议,他提出,碳中和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政策应该在其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相关部门可以发行一些期限三四十年的长期国债,大量投入到助推实现碳中和的节点领域、节点行业。“此外,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要更加积极地促进跟碳中和相关的技术投资。”刘俏说。

 
 
[ 行情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