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资讯 » 市场动态
 
市场动态

环境质量&生活品质双提升!首都能源清洁转型发展正当时!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26  来源:发展北京  浏览次数:261
 全力推进煤炭清洁替代

提升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处于战役最前线的能源领域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攻坚克难,积极贯彻落实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以前所未有力度加快煤炭压减和清洁高效能源体系建设。

经过不懈努力,北京市已基本建立多源多向、清洁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能源体系,有力保障了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本期“奋进新征程”

邀您一同踏上

首都能源清洁转型之路

系统设计

统筹推进落实能源安全战略

坚持首善标准,加强统筹协调,从顶层设计上描绘好能源清洁转型路线图。

01编制印发市级重点规划“十三五”和“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北京市能源领域阶段性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重大项目。

02连续10年编制印发本市年度工作要点,分解细化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03制定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协同推动一批跨区域电力、燃气、供热重点项目建设。

04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北京市政府名义联合印发全国第一个以国家名义保证地方能源安全的综合性文件。

分类突破

合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

以能源供给革命为抓手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全面推进燃煤压减

出台《北京市2013-2017年加快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加大煤改清洁能源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支撑了煤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实施。

先后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

持续推进采暖、工业锅炉用煤清洁替代,实现31座新城集中供热中心、中心城区63座大型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累计完成约4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替代,基本实现城镇供暖和工业用煤清洁替代,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全市130多万户农村居民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等实现清洁安全取暖。同时,大力推动化解煤炭产能,全市600万吨煤炭产能全部退出。

据专业机构测算,压煤措施对PM2.5直接减排量贡献占五成以上(54%)、对SO2减排量贡献占八成以上(84%),能源结构加速优化有力支撑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显著改善。

持续强化清洁能源设施能力

城乡供电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1233亿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41%。最大电力负荷2564万千瓦,较2012年增长62.2%。本地电源装机总容量1339.8万千瓦,比2012提高95.6%。全市外受电通道13条28回路,输送能力3400万千瓦,输送能力比2012年增长54.5%。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达到12座、101座,比2012年分别增加3座、39座,全市供电可靠率99.995%。

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建成陕京三、四线、唐山LNG、大唐煤制气等外部气源工程,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10兆帕大环”燃气供应格局。建成天然气门站10座、高压A调压站21座。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平原地区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建成唐山LNG应急调峰保障工程,新增储备能力1.92亿立方米。2021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约190亿立方米,居民用户736.6万户。

城乡多元清洁供热体系。“‘1+4+N’+X”的供热格局不断完善,形成以热电联产、燃气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清洁供热体系。全市城镇供热面积9.19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建成以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为主力热源、7座燃气尖峰锅炉房为调峰热源的城市热网,供热面积2.09亿平方米。完成31座新城燃煤集中供热中心清洁能源改造。

清洁油品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城乡油品设施布局调整加快,建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津第二输油管、华北石化-北京新机场航煤管道,推进油库设施资源整合,“一厂、多库、千站”的成品油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坚持内外齐抓、优势互补,大力发展本地和外调可再生能源,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4.4%提高到2021年的11.96%,成功实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承诺。

立足自身,结合北京本地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先后出台鼓励热泵、太阳能利用等绿色能源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与城市重点区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80.1万千瓦左右。冬奥场馆实现100%绿色电力覆盖,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0%。

借助外力。一手抓基地,支持市内能源企业走出去,在域外布局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一手促通道,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与内蒙古、山西、河北、吉林等省区加强对接合作,协同推进跨区域送电工程规划建设。增强域外绿色电力进京能力。

以能源消费革命为主线

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不断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三级双控”目标考核制度,落实分级管理责任,规范实施节能评估和节能监察。北京市连续1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2021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18吨标准煤/万元(可比价),较2012年累计下降38%,始终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好水平。

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对标国际先进能效水平,发布246项节能和循环经济标准,在27个行业试点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实现工业、大型公建、公共机构、农业等领域清洁生产全覆盖。

制定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淘汰退出2100多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出台《北京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措施,率先发布第五步节能设计地方标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占新增建筑比重显著提升。

供热行业节能扎实推进,建成投运太阳宫热电厂、方庄供热厂等余热回收项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能源车辆累计达到50余万辆,全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

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

持续培育能源清洁发展新动能

紧紧抓住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围绕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批,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建成延庆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北京经开产业园“互联网+” 智慧能源项目等国家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推动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项目“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融合的燃气行业能源服务平台”建设,为北京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以能源体制革命为助推

持续深化能源改革创新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组建市城市管理委,城市能源运行管理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

稳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健全本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推进能源电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用电“三零”服务,“获得电力”指标在全球190个国家的世行评价中排名第12。成立首都电力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

以能源惠民为核心

持续提升城乡居民用能品质

统筹城乡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实施一批能源惠民工程,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品质显著提升。

实施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截至2021年底,约130多万户农村居民实现清洁采暖,户均供电能力达到9千瓦。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70多万户农宅抗震节能保温改造,老旧小区供热管线消隐改造约5000多公里,惠及老旧小区1700余个;完成300多个老旧小区配电网改造,惠及居民约17万户;完成燃气管网更新改造约300公里,更新燃气表、加装安全阀,惠及居民200多万户;完成电力架空线改造260余公里。

以能源合作为契机

持续拓宽区域能源合作范围

加强区域协同合作,制定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协同推动一批跨区域电力、燃气、供热重点项目建设。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创造12项世界第一,形成北京电网交直流混联新格局。建成南蔡—房山、蔚县—门头沟等500千伏送电工程。投运涿州热电长输供热管线工程,实现涿州向房山跨区域供热。累计疆电入京41.3亿千瓦时,带动当地218个家庭1190人脱贫。

国际交流合作,发挥首都“国际交往中心”优势,广泛搭建多层次、常态化绿色能源国际交流合作平台。2015年,市燃气集团当选国际燃气联盟准成员单位。2016年,成立全球首个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2018年,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同时获得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两家新兴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贷款支持的项目。2019年以来,连续举办4届全球能源转型高端论坛,吸引更多国际高端资源关注、汇聚北京。

面向未来,北京将持续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 行情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