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万户农村居民
实现清洁采暖
北京市全面推进燃煤压减,先后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实现31座新城集中供热中心、中心城区63座大型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累计完成约4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替代,基本实现城镇供暖和工业用煤清洁替代,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全市130多万户农村居民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等实现清洁安全取暖。
同时,大力推动化解煤炭产能,全市600万吨煤炭产能全部退出,随着2020年大台煤矿关停,结束北京千年采煤史。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2年的2179.6万吨大幅削减到2021年的131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25.2%下降到不足1.5%。据专业机构测算,压煤措施对PM2.5直接减排量贡献占五成以上(54%)、对SO2减排量贡献占八成以上(84%),能源结构加速优化有力支撑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显著改善。
平原地区基本实现
管道天然气“镇镇通”
北京市突出分类推进,全面增强清洁能源设施能力建设。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1233亿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41%。最大电力负荷2564万千瓦,较2012年增长62.2%。本地电源装机总容量1339.8万千瓦,比2012年提高95.6%。全市外受电通道13条28回路,输送能力3400万千瓦,输送能力比2012年增长54.5%。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达到12座、101座,比2012年分别增加3座、39座,全市供电可靠率99.995%,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一流。累计建成充电桩26万个、换电站230座,平原地区社会公用桩平均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重点区域小于0.9公里。
北京市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不断完善,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平原地区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修订发布《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燃气供应管理进一步规范。2021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约190亿立方米,居民用户736.6万户。“‘1+4+N’+X”的供热格局不断完善,形成以热电联产、燃气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清洁供热体系。全市城镇供热面积9.19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建成以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为主力热源、7座燃气尖峰锅炉房为调峰热源的城市热网,供热面积2.09亿平方米。完成31座新城燃煤集中供热中心清洁能源改造。建成海淀山后、通州运河核心区和昌平未来科学城等区域能源中心。
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累计淘汰退出2100多家
以能源消费革命为主线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北京市不断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三级双控”目标考核制度,落实分级管理责任,规范实施节能评估和节能监察,北京市连续1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2021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18吨标准煤/万元(可比价),较2012年累计下降38%,始终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好水平。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制定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淘汰退出2100多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北京市紧紧抓住“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围绕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批,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延庆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北京经开产业园“互联网+”智慧能源项目等国家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推动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项目“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融合的燃气行业能源服务平台”建设,为北京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老旧小区供热管线
改造约5000多公里
据介绍,北京市统筹城乡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实施一批能源惠民工程,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品质显著提升。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70多万户农宅抗震节能保温改造,老旧小区供热管线消隐改造约5000多公里,惠及老旧小区1700余个;完成300多个老旧小区配电网改造,惠及居民约17万户;完成燃气管网更新改造约300公里,更新燃气表、加装安全阀,惠及居民200多万户;完成电力架空线改造260余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还以能源合作为契机,持续拓宽区域能源合作范围。协同推动一批跨区域电力、燃气、供热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创造12项世界第一,形成北京电网交直流混联新格局。此外,建成南蔡—房山、蔚县—门头沟等500千伏送电工程。实现中俄东线向北京供气。投运涿州热电长输供热管线工程,实现涿州向房山跨区域供热。累计疆电入京36亿千瓦时,带动当地218个家庭1190人脱贫。北京市与河北省、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等周边省区市多层次能源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