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8时,2008至2009年度供暖期正式结束。
“这个冬天暖气烧得挺不错,下大雪的那几天外面可冷了,但我家里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9℃左右。”家住高区云鹤山庄105号楼的边女士谈起今冬的供暖很满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居民对这一季度的供暖效果给予了肯定。
市燃气热力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从供热总体效果看,市区这一季度好于往年,相关投诉比往年少得多。
在这个供暖季,最低气温达到-9.4℃的寒流加上肆虐全球的金融寒流,让人们对这个冬天的寒意记忆深刻;而威海热电不涨价,不降供热温度,又让市民倍感温暖。
煤炭涨价热价不涨
2008年供暖前夕,由于煤炭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不少城市都提高了供热价格,但我市供热却并没有涨价,仍执行去年每平方米25元的价格。
对拥有11多万居民供暖用户、400多家企业热用户的威海热电厂来说,在供暖期内,往年每天消耗煤炭大约4500吨,往年同期的煤炭价格每吨500元左右,而2008至2009年度煤炭价格却达到了1000元,再加上供暖面积有增无减,更给供热企业带来了严峻考验。
供暖后期,煤炭价格虽有回落,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根据规定,我市的采暖期为136天,但因为寒流的到来,我市提前供暖两到三天;在原定停暖时间到来之际,考虑到早晚温差较大的现状,威海热电厂又作出了延时停暖的举措。
供热质量不打折,供热时间不缩短。能做到这些,得益于供暖企业的顾全大局和狠抓内部挖潜、节能降耗。
威海热电厂宣传管理处处长张华才介绍说,在供热前,威海热电厂积极与银行沟通筹措资金,并采取了多渠道比价采购。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方法保证锅炉的经济运行,如利用不同煤炭的科学配比、严格控制煤炭的成本消耗、在各个车间组织“生产‘小指标’竞赛”活动、严格考核各生产班组能耗,等等。
在实际运作中,他们还根据天气变化控制水温,制定经济运行曲线,寒流来袭时提前升温,寒流离去后适当调节水温,既节约了能源,又保证了供暖质量。
供热服务“点对点”
家住高区怡海园16-1号楼的谷先生清楚地记得,在去年11月初,他收到了供热便民联系卡。
这是威海热电厂等供热企业推出了一项新服务。这张卡包括了客户服务中心电话、供热服务热线、服务监督电话、辖区管理员、供热站(班)长的联系方式以及供热服务范围等服务内容。
据张华才介绍,因为辖区用户太多,有时候难免会有热线打不进的情况发生,而发放了便民联系卡后,居民一旦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拨打辖区管理员的电话,免除中间环节,形成点对点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供暖期到来之前,威海热电厂共发放便民联系卡10万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威海热电还印制了《开通须知》等供热知识小册子,让居民增加常识,防患于未然。
更令谷先生感动的是,有了供热便民联系卡后不仅联系方便了,辖区管理员宋兆明和张有高还经常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供暖效果如何。
与谷先生在同一社区的宋大妈也深有感触。去年11月20日下午,宋大妈家的暖气温度有些低,拨打了辖区管理员的电话后,宋兆明就立即赶了过去。得知由于供暖刚开始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多,每名管理员要管理4500户左右,宋兆明当天忙得早饭、午饭都没有工夫吃,宋大妈心里很过意不去,再三挽留宋兆明吃饭,但宋兆明连口水都没喝就匆匆离开了。
张华才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市民的供暖,威海热电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安排人员处理投诉、反馈、跟踪、落实服务情况。为保证供暖,每年年三十这天,中层以上领导都坚持值班,厂长赵爱国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家吃年夜饭了。
数百顽症被解除
有些难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服务热情,还需要专业技术。
市民潘女士家住古北一巷6号楼,多年来,她家暖气一直不热,基本维持12度左右。由于平时上班较忙,潘女士也没有太在意。
辖区管理员在“家访”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潘女士寻找原因,但整个楼一层一层地检查却没有找到原因。
辖区管理员立即将问题上报到了疑难问题小组处———疑难问题小组是由威海热电厂设计院等多个部门的“精英”组成的,专门对付供热中的“疑难杂症”。
经过疑难问题小组“会诊”,潘女士家供暖不热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她家的供回水被分成了两条线路后,室温很快就升到了19度。潘女士高兴地说,热电厂的工作人员这么负责,真让人感动。
威海热电厂工作人员介绍说,去年,他们共遇到了数百个疑难问题,全部建立了用户档案。其中,有些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有些问题因属于管道问题,停暖后,他们将加紧改造管道,从而确保用户在下一个供暖期到来时过一个“暖冬”。(本报记者 陈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