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资讯 » 市场评述
 
市场评述

中国工业自动化现状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5-08  浏览次数:263

    中国持续20多年的快速发展,给几乎全球所有产业链都带来了新的机会,这其中也包括工控和自动化产业。目前,世界工业500强中的工业自动化公司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在近几年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腾飞。 

    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事实上,早在2000年,中国工控机市场规模为170亿—207亿元人民币,如将传动产品、流体控制产品、传感器、仪器仪表、自动化软件产品及楼宇、环保等市场需求的迅速崛起统计在内,市场规模将远远超过这一数字,保守的估计应为1000亿元。从目前中国的工控及自动化市场发展来看,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而工控业发展又相对滞后。传统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都需要大量的工业自动化系统。 

    目前的自动化领域包括IPC、DCS、PLC等主要产品竞争系统,美、日、欧以及本土供应商在不同级别的市场各展身手。这也是个极度复杂的市场,工控及自动化产业涉及电力、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机电等诸多领域,而中国各行业间应用极不平衡,在烟草、电力、冶金等垄断的基建领域,国内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沿;汽车、制药等产业的应用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中;而众多传统制造行业,则仍处于刚起步阶段。 

    而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变,也在给这个行业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中端市场 

    目前中国自动化市场供应商可以粗略分为三极,一极是美国、德国、法国、瑞士、英国、意大利等欧美供应商,主要特点是价格高、品质好,牢牢占据了高端自动化市场;第二极是日系供应商,其特点是追求价廉物美,品质较好,在中低端市场势力强大;第三极则是日渐崛起的国内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地区,价格便宜,能够切合用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多集中于低端市场。 

    除原有日系企业固守中端,原本处于高端的欧美系供应商和从低端做起的国内供应商,都正积极开拓着中端市场。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为中国的自动化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内自动化企业随之成长起来。“但是,经过十年粗犷式的膨胀,目前政府正在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使经济增长式向节约型转变。”浙大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金建祥说,“在此前提下,未来基建领域小投资小项目在环保和资源利用率的压力下将越来越少。” 

    与此相应,此前本土自动化企业的主要市场正集中于这些中小型项目。和利时、新华及中控公司在主要的大型装置(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控制,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等)业绩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进入。这些企业如果不想被淘汰,就要以比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更快的速度向中端转型,来迎合这次调整。 

    对于老牌欧美企业,虽然目前垄断了国内高端市场,但靠投资拉动的基建大型项目增长也将放缓,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消费品生产企业自动化需求的高增长。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大中国区市场和业务发展总监谢锐新向《工业界》指出:“随着中国消费品行业的发展,中国自动化的市场结构将不再是低端最大的金字塔形,而是两头小中间大。”但他没有用现成的纺锤形来形容,而是将之比喻为火锅形——他在暗示中端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火热吗? 

    打包 

    目前自动化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装置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是把整个工厂(Plant)甚至整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可控、健康的有机体来运行,要求自动化系统像动物的神经系统一样,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实时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技术保证。 

    业内巨头们则早已依靠其技术和产业优势,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平台理念。 

    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推出的全集成自动化(TIA)理念,是近年来西门子A&D在自动化领域的一个核心理念和主要特色。在TIA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中,西门子目前所提供的8万多种产品涵盖了整个过程自动化领域、制造自动化领域,输配电、智能楼宇领域,TIA集高度的集成统一性和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于一身,标准化的网络体系结构,统一的编程组态环境和高度一致的数据集成,成功地实现了整个自动化系统在生产过程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集成。 

    罗克韦尔、ABB、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艾默生等国际巨头都在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大力推广自己的综合解决方案。而原来的元器件供应商、DCS厂商都不得不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将自己的产品也一起打包进去。 

    “针对客户的需求,大家都在打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包,但实际上这只是中国市场现阶段的特点。”图尔克中国运营总监李泓说,“在德国和美国市场,图尔克能够以专业的元件供应商身份活得很好。”  
  

       打包 

    目前自动化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装置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是把整个工厂(Plant)甚至整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可控、健康的有机体来运行,要求自动化系统像动物的神经系统一样,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实时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技术保证。 

    业内巨头们则早已依靠其技术和产业优势,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平台理念。 

    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推出的全集成自动化(TIA)理念,是近年来西门子A&D在自动化领域的一个核心理念和主要特色。在TIA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中,西门子目前所提供的8万多种产品涵盖了整个过程自动化领域、制造自动化领域,输配电、智能楼宇领域,TIA集高度的集成统一性和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于一身,标准化的网络体系结构,统一的编程组态环境和高度一致的数据集成,成功地实现了整个自动化系统在生产过程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集成。 

    罗克韦尔、ABB、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艾默生等国际巨头都在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大力推广自己的综合解决方案。而原来的元器件供应商、DCS厂商都不得不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将自己的产品也一起打包进去。 

    “针对客户的需求,大家都在打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包,但实际上这只是中国市场现阶段的特点。”图尔克中国运营总监李泓说,“在德国和美国市场,图尔克能够以专业的元件供应商身份活得很好。” 

    向上走 

    工业自动化业务可以根据用户的应用价值从高层到低层分成以下具体业务: 

    (1)系统工程服务:包括企业信息咨询、系统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功能设计与组态、方案实施与现场调试、系统升级维护、备品备件供应。 

    (2)应用软件开发设计:包括ERP、CRM、进销存管理、MES、先进控制、通信接口设计与编程、数据库等。 

    (3)系统平台设计制造:包括DCS、PLC、嵌入式控制单元、专用控制装置、RTU、FCS、HMI、控制组态软件、各种组合功能单元等。 

    (4)仪表和执行机构制造:包括各种现场仪表与执行机构、电缆、辅助构件等等。 

    这个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极高的进入壁垒,即使是相对历史较短的日系厂商,也已经在这个行业中打拼了几十年。成立于1933年的欧姆龙目前已拥有超过2万名员工,产品达几十万种,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社会公共系统以及健康医疗设备等广泛领域。 

    出于历史的原因,在以上的几个细分业务领域中,很少在主流市场看得到国内企业的身影。只有几家DCS厂商幸运地成长起来,目前,这几家DCS厂商都希望能够推出自己的PLC产品。 

    但是,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名誉理事长李百煌认为,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很难说他们找到了合适的途径进入PLC领域。毕竟目前还没能作为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国内企业生产的PLC产品,都是只是应用在自己的系统中,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在李百煌看来,图尔克和艾默生由元件做起进入PLC产业更为顺利。因为传感器、变频器的上层产品就是PLC,由于这些企业在原有的元器件行业中有一定的客户保有量,所以品牌优势更加明显。 

    “我们以前不重视传感器、接插件等小东西,但我们看到,图尔克这样的德国公司就是靠这些小东西打出品牌来,然后向上走的。”他说,这对我们中国企业不失为学习的榜样。

 
 
[ 行情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