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1月19日电(记者王炳坤)安上热量表,装上控温阀,用户根据需要的室温来调节暖气用量,一个采暖季下来按照用热量的多少来缴纳热费。记者日前从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获悉,推行“热计量”机制已成为未来我国深化供热体制改革的关键点。
但是由于一次性投资大,配套政策不完备等原因,“热计量”机制推广起来还面临重重困难。丹麦丹佛斯集团是一家热表、控温伐等“热计量”设备的制造企业,它在中国的销售经理郭新川日前告诉记者,“热计量”在国内推广起来并非一帆风顺。难点之一,首先是设备改造的前期投入。“安装‘热计量’设备每平方米需要多花费15-20元,比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屋,就得多花1500-2000元。”郭新川说,如果安装之后用得上,两三年就能从热费中节省出来。
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的塞纳家园小区,是沈阳唯一的“热计量”试点项目,但是热表安装将近4年了,“热计量”一直没有运行起来。为此小区负责人王文春道出了背后的原因。首先,供热公司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实行“热计量”必然会激发用户节约用热的积极性,用热少了,热费自然减少。但是由于供热企业管理粗放,其成本并不会因为居民少用热而同比例降低。这样一来,供热企业就暂时感觉不到“热计量”的好处。其次,部分住户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目前沈阳居民的热费还没有完全从“暗补”变成“明补”。很多居民花多少热费,都在单位实报实销,他们辛辛苦苦节省下来的热费并不能归己所有,这部分人自然也就没有了节约的动力。
而在世界银行中国热价和收费改革研究项目专家姜润宇看来,推行“热计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两部制”热价难以推行。姜润宇说,实行“热计量”后,保温效果不好的房屋可能用热量大增,加重这部分家庭的负担;同时由于热具有传导性,一个住户停止用热后,其邻居为了保证原有室温,用热量也会大为增加。因此有必要推出“两部制”热价,来解决单纯的“热计量”模式在用户之间造成的新的不公平。
所谓“两部制”,即热价由基础热价和供热热价构成,基础热价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和热传导损失,即使用户停热,也应该缴纳这笔费用;供热热价反映供热所消耗的煤炭、水和人工费等变量成本,按照用户用热量的多少来收取。姜润宇说,“两部制”推行后,各种成本将得到更加科学的分摊,但是这也带来“不用热也要缴费”的奇怪局面出现,可能消费者接受起来还有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