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有着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交通运输设备、数控机床、冶金矿山设备等在全国占有相当优势。中部地区应该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机遇,努力突破核心技术,研制一批对产业升级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争取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撑起中部崛起的脊梁。
一、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在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中凸显重要地位。2005年,河南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不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202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11.3%,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7%。输变电设备、重型矿山装备、农业机械、起重设备制造等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五”期间,湖北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19.1%,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幅。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就业人数等均占全省工业的1/4强;增加值、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的1/3左右。部分产品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热电联产机组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光通信设备、器件研发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光纤光缆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湖南装备制造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占全省经济比例的10%,而且占到了湖南省第二产业的40%。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远大空调、长丰猎豹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已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湘军”。
江西装备制造业规模和效益已经占到全省工业的1/5,成为全省工业的重要支柱。在机械制造、汽车、航天、冶金、电力、电子、轻工、塑料、制药等行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名牌优势的大型企业,如:江铃汽车、昌河汽车、南飞制造等,为江西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山西装备制造业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0亿元,比2000年净增74亿元,年均增长40%。现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山西省委、省政府已把装备制造业作为继煤炭、冶金、电力后,着力发展的第四个支柱产业。
安徽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以工程机械为例,安徽叉车集团已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销售总量已接近世界十强水平;尤其是以奇瑞、江淮、星马为代表的安徽汽车工业,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品牌以及自营出口,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旗帜。
总体上,中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也应认识到,中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研发与创新能力较低,生产集中度和产业整合能力较差等问题。要实现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首要问题是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二、推进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促进中部崛起
首先,要加大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一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政府财政应从现有技术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贴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补助,并视财政增收情况逐年递增,设立装备制造业专项发展资金。二要通过财税优惠政策促使企业自身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三要加大对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应积极开发多种金融产品,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四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中部地区要发挥风险投资的嫁接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源得到很好的转化并产生经济效益。
其次,要构筑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在加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研究机构的作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要加强重点学科支撑体系建设,依托中部地区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等院校,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急需的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形成多层次的研发支撑体系;通过共建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项目攻关、技术引进、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促进形成应用技术的支撑体系。
再次,要合理选择创新方向和创新模式。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制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通过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合作,广泛开发联合设计、联合制造,逐步实现自主制造的目标;引导企业开展联合开发,建立跨城市研发中心,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重组,实现体制、机制的根本转变,从而促进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
第四,要营造有利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各省应建立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推进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政策。全面落实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为装备制造业振兴创造良好的法制、市场、投资和发展环境。二要完善技术市场体系,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三要进一步完善促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
第五,要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实施装备人才工程,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联合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装备人才。加强国际化合作,通过向工业发达国家派遣访问学者、留学生和设立奖学金等方式,联合培养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技术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特别要着力培养有开拓精神的战略型企业家和重大装备研制及系统设计的拔尖人才和带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