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程国昌/摄
信阳市区的供暖一波三折,也是诸多南方城市尝试集中供暖的一个缩影。与信阳一样被划入供暖线以外的城市,如今想供暖,无一不是面临着巨大难题。
不过,限制南方城市供暖的,其实是钱、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
河南商报记者 程国昌 李肖肖
供暖之艰
分界线上的南阳去年冬天有暖
当年一条供暖“南北分界线”,让分界线南边的城市缺乏必要的热力管道,如今再想供暖,改造费用便成了大难题。
根据政策,“线内”城市供暖基础设施建设、运转,国家、省市均补贴,但“线外”城市没有。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如此巨大的投入,仅靠地方财政扛不住,仅靠企业也受不了。如果转移到供暖费用中,老百姓很难承担得起。
相比信阳,同样在供暖分界线上的南阳市,供暖起步更早,不过目前供暖面积只占城区的5%,在省内排行倒数第一。资金的缺乏,就是最大的困难。
南阳市发改委能源局一负责人介绍,南阳市实施集中供暖时,与信阳面临的困局类似—历史原因导致前期没有配套设施。
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南阳市的一部分企业、用户也用过蒸汽集中供暖。“但真正意义上的集中供暖还是去年才开始实现。”南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共事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斌说。
南阳市热力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姚宗轩介绍,之前南阳的供暖是蒸汽供暖,但由于损耗大,未能大规模开展。去年才开始热水供热。
南阳市热力公司是中电投南阳电厂的子公司,也是南阳唯一的供热企业。
事实上,南阳市政府早在2005年,就与中电投签署了供热协议。一公职人员解释,南阳市发展集中供暖,是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2012年,南阳市修改了城市配套费的规定。明确表示,对新建、改建工程收取每平方米120元的配套费,其中,42元用于支持供热管网的建设。
“去年市财政给了我们3000万元的配套资金。”姚宗轩说,市政府的支持,是集中供暖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
但2012年之前,集中供暖项目一直进展缓慢。热电公司一工作人员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资金。
南阳市发改委提供的一份情况说明显示,2012年南阳市举办全国性的农民运动会,集中供暖则被当成了配套工程,并且还被市政府当做十大民生项目来做,才得以在2013年的冬天实现。
供暖之难
南方集中供暖面临环保关
除了经济的原因,很多专家学者反对南方城市集中供暖,更多的是担心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河南省气象局一工作人员称,供暖并不仅仅是看温度,还跟湿度、人体舒适度、建筑等有关,需要严格论证。
以信阳为例,虽然和北方城市靠近,但地处淮河以南,更偏向南方气候,这种湿冷很难通过供暖解决。“而且如果重新破路施工,再加上煤电废气污染,本来环境很好的信阳,就要被破坏了。”该工作人员说。
在严格的供暖红线之下,武汉、南京、合肥等一些南方城市曾悄然试水集中供暖。早在2005年,武汉就计划集中供暖,但武汉试行集中供暖的小区,没有一家能够运营下去。即便是武汉市有财力和信心集中供暖,依然得不到国家层面的支持。
2010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点名批评武汉的集中供暖,称“对于这种情况,部里要发文件制止,如拒不改正,还要将这个城市所有奖牌取消”。由于种种原因,原定于2012年供暖的武汉再次爽约。
在2012年3月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仇保兴表示,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胁。清华大学教授江忆计算过,如果南方所有城市集中供暖,中国每年将多烧5000万吨煤。这种供暖的“南北分界”,也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注意。今年11月15日,环球网援引《洛杉矶时报》报道,称中国供暖南北分界是时代错误,但这种“不公”并不容易解决,尤其是中美领导人在北京刚刚闭幕的APEC会议上宣布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协议,或许已使该问题变得更为艰难。
供暖之利
有热电厂靠给居民供暖避免停产
即便是艰难实现了供暖,目前供暖线以南城市的供暖企业,做的多是赔钱买卖。
去年11月,素有“凉都”之称的贵州六盘水市,经过5年努力,成为贵州唯一集中供暖的城市。据媒体报道,该市的热力企业并未获得政府补贴,一直在亏损状态下运行。
以南阳供暖为例,南阳市集中供暖现在仅有一部分,占城区比例的5%。根据热力公司提供的数据,现在南阳市有蒸汽管网20公里,为70多家企事业单位、工业用户供暖,热水管网16.6公里,为多个小区的居民供暖。两种供暖方式供暖面积184万平方米,受益市民10多万人。
“南阳市供暖第一期的热水管网投资1.8亿元,政府给了3000万元,剩下的都是企业自筹。”姚宗轩说。
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时,正好遇到几位到南阳市住建委反映供暖收费问题的市民。这些市民介绍,他们用的是蒸汽供暖。今年他们忽然发现,热力公司是按照工业用热收的费。南阳市物价局的标准是,居民用热每吨100元,工业用热则是每吨185元。
姚宗轩也很无奈,供热都是赔钱的生意,以蒸汽供热为例,每吨的成本现在都已经涨到200多元了。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称,供热虽然赔钱,可是企业为什么还做呢?由于发电厂对环境有污染,对一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可能会责令停产,如果承担着为用户、企业供热等民生项目,则有可能成为免死金牌。
“有的城市一直呼吁集中供暖,背后的根本利益是,想利用市民的供热需求,上马一些热电项目。”上述业内人士说,“热电厂项目很难通过评审,冬天的热量不用也浪费,如果集中供暖,则容易通过并且有望获得政府补贴。”
供暖之路
南方或可采用局部供暖方式
虽然国家层面不支持,但自2008年的凝冻灾害以来,南方的供暖问题不止一次被集中讨论过。
在受灾最严重的贵州,2009年组织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结果只有毕节、水城达到集中供暖标准,最终不了了之。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秘书处张英英说,南方的房子具有墙体薄和门窗多等特点,无法将热量有效“圈”在室内。
在张英英看来,如果南方城市集中供暖,建设成本太高,另外,南方城市的湿度普遍大,以蒸气或热水为载体的热量在传输过程中会被严重消耗,如此一来,抵达居民家中的暖气很难热起来,且南方真正冷的时间很短,从这些层面来看,集中供暖的模式并不适合南方。
此前,住建部专门提出,确实应该考虑南方供暖问题,但是并非是北方目前通用的集中供暖的方式,提倡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
韩晓平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每当提及这个问题之时,总会有网友站出来批评政府缺乏责任心,但这种观点有很严重的片面性,如果南方城市推行集中供暖,不仅政府会付出很大代价,公众也可能付出非常高昂的成本。
“近年来有人提过以长江为界,但即便以长江为界,还会有人提出来向南移。现在国家实行的标准,是众多专家讨论的结果,具有借鉴意义。”韩晓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