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信阳市民刘南就会羡慕她那些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同学。
信阳市一直没集中供暖,冬天基本靠“多穿棉衣、多盖被子”度过。而刘南家在驻马店的大学同学——他们距离不过一个小时车程,冬天气温也差不多,却享受着集中供暖的福利。这种“不公”,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国家划定的“秦岭—淮河”一线为供暖“南北分界线”,信阳处于分界线上。
包括信阳在内的诸多南方城市一直呼吁,“能否跟北方城市一样享受集中供暖”?梦想能实现吗?
河南商报记者 程国昌 李肖肖
划线供暖
秦岭—淮河成为供暖分界线
曾在东北工作过一段时间的王先生,两年前回到信阳,东北的生活体验让他觉得,“信阳的冬天比东北还要难熬。”
他说,在东北时室外极端寒冷,但供暖设施完善,室内温度很适宜,“信阳就不一样了,信阳室内温度跟室外是一样的。”
同样对信阳的冷感受很深的还有刘南。在她看来,北方的冬天是干冷,不像信阳,阴冷潮湿,冷得彻骨,“一晚上被窝都暖不热”。
有一次,刘南去了驻马店的同学家,才体会到暖气的好处,屋里温暖如春,不必穿得里三层外三层。
信阳距离驻马店也就1个小时的车程,气温相差不大,“为什么他们能供暖,我们就不能呢?”刘南有些疑惑。
“其实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信阳市燃气热力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道祥说。信阳市处在秦岭淮河这条供暖南北分界线上,因位置尴尬,虽呼吁多年,集中供暖仍未实现。
这条集中供暖的分界线,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参照苏联模式建立的集中供暖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供暖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大于或等于90天,才被界定为集中供暖地区。
当时关于供暖分界线的划分,有多种提议,有的说以黄河为界,有的说以长江为界。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最终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即为南北供暖线。
按照此规定,秦岭淮河线以南,不强制集中供暖,这些区域,没有暖气补贴,建筑物不设暖气管线。
而信阳,刚好就位于分界线上。但由于靠近北方,在信阳人看来,信阳和河南其他地市温度差别并不大。以最近三年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例,信阳平均气温分别为-2℃、-1℃、2℃,郑州为-4℃、-4℃、-1℃。
无暖可用
取暖设备市场上卖得好
没有暖气的信阳,冷空气来临时市民只能自发采暖。
信阳市平桥路上一家电器专卖店的工作人员透露,每到12月、1月,取暖设备销量就很好,两个月的营业额能达到好几百万元。
信阳市区一出租车司机说,信阳最冷时在1月,只能空调取暖。多名市民也承认,虽然现在空调取暖费用不高,但舒适度低,“干燥,开的时间长了感觉不舒服,不开空调又冷。” 浉河区一小区的居民说,他家里有老人,就只能一边开着空调,一边开着空气加湿器。
信阳市的很多新小区内,都装有壁挂柜取暖,这种取暖方式舒适度高,“费用也高,我家130平方米的房子每个月供暖的燃气费要1000多元。”上述出租车司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也有许多市民家里装有电暖和水暖设施。刘南根据亲戚朋友家的用暖情况,特意算了笔账:如果以一间10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装地暖的话,一个采暖季四个月的总费用4032元,空调采暖费用约为3260元,而如果以郑州集中供暖的收费标准算,为2052元,算起来还是集中供暖最为便宜。
“不过这是理想情况,实际上信阳冬天没那么长,空调地暖都不会一直开,花的钱实际上差不多,我们希望供暖,最主要是喜欢那种舒适度。”刘南说。
供不供暖
关键还得看地方经济实力
过去60年间,供暖的国家标准在细节方面进行过多次修改,但“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大于或等于90天”这一条没有变化。根据2012年最新的供暖国标,河南符合这一标准的是许昌以北地区。
其实,随着近些年经济水平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福利的那条“供暖红线”早已没那么严格,不少处于分界线上的城市都在“蠢蠢欲动”,就连国标中也提到,温度不达标的,“具体方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人员介绍,“河南处于这样一个中间地带,是否供暖更多取决于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
比如位于供暖分界线北边的周口,虽然满足了集中供暖的条件,却因为经济等原因,至今没有集中供暖。
10多年前,信阳市平桥区做过集中供暖的尝试。当时为平桥电厂周边企业、工厂提供暖气,距平桥电厂几百米远的两个平桥电厂家属院,成为信阳市第一批尝过集中供暖甜头的人。
电厂老职工胡师傅回忆,大概是2001年的一天,门前道路突然开挖施工,埋下了管道,而家里也装上了暖气片。
“当时一个月百十块钱,要比空调供暖划算。”一名老人回忆。几年后,平桥电厂改制,由国有企业变更为民营,效益也越来越不好,供暖就停了,平桥电厂也宣布倒闭。
后来,平桥电厂经过一系列的重组,再次准备为集中供暖提供热源。2012年,时任信阳市发改委主任的熊开程向媒体公开表示,集中供暖的具体方案早已经敲定。
按照当时的方案,信阳市准备利用平桥电厂的发电机组供热,逐步建立健全城市供热管网。信阳市政府已经授予平桥电厂中心城区供热特许经营权,但后来平桥电厂再次出现困难,集中供暖的规划不了了之。
信阳供暖
正按照规划方案进行
由于“历史欠账”,这些“南方”城市建设的时候,没有铺设热力管道,房屋建筑也没有进行暖气设计。
王道祥说,经济水平也都提高了,应该让市民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利,“但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供暖实现起来还是比较难。 ”
他说,信阳不在集中供暖区域,所以之前城区规划中,没有预留暖气设备等配套设施,“一些老城区的地下已经都是燃气、电力的管道了,就算再挖开,也没有暖气管道的位置了。”
不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信阳市再次将集中供暖提上了日程。信阳市工信局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称,已经纳入了规划,仍由平桥电厂提供供暖热源。
去年年底,平桥电厂已被盛润集团转让给了弘昌集团。电厂热力部负责人闫先生称,现在正在检修设备,做一些前期的准备,“比如搜集一下有多少人有用暖意向,确定前期供暖多大范围。”
王道祥在谈到集中供暖时说,正等待信阳市的总体规划,根据总规划来做供暖的具体规划。政府的想法是,鼓励社会投资,闫先生也寄望政府能多给点补贴。
集中供暖到底多少人愿意消费,闫先生心里也没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13年信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50元,远低于全国的26955元,甚至还比河南省的22398元低不少。
“信阳市的冬天比较短,寒冷期也就两个月左右。”闫先生说,这种现实情况,会导致集中供暖的企业效益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