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期盼过暖和冬季
每到供暖季,银川市有些居民却感到不那么自在。
“您说个准话,到底哪天能供上暖?老人孩子都冻得受不了!”11月中旬,当记者走进银川市住房建设和保障局供热办时,银川市西夏区兴磷社区的一位老大爷正在询问负责人。而此时,银川市已开始供暖半个月。
兴磷社区是原宁夏磷肥厂的家属院。企业破产后,由一家私人供热公司接手供暖任务,并把小区里的供暖锅炉房承包给个人。为省钱,该承包人暖气经常烧得不热。小区居民拒绝交采暖费,公司则停止供暖。如是折腾了几年,小区居民冻得受不了到市政府上访,市长于2011年春节坐镇该小区督导供暖三天,让大家过了个暖和年。但市长一走,一切如故。
兴磷社区的供暖难题很具代表性。兴磷社区居委会主任李亚杰表示,“供暖之所以出现问题,症结不是居民不愿意交采暖费,而是供热公司服务质量差。”
“供热公司太多,标准不一,难于管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是造成供暖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银川市供热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供暖单位有待集中
目前,银川市共有供热单位263家,去年则多达400多家,对于只有200万左右人口的银川来说显然太多。这其中,燃煤锅炉房又占到了总数的52%,大部分是小型供热公司。
“多而小、多而散、多而旧,很难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供暖温度不达标。”银川市供热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供暖条例要求居民室内温度达到摄氏18度,但由于很多燃煤锅炉房设备旧、能耗高,为了省钱,供热单位舍不得烧煤,因而温度不达标。而实际上,即便供热单位尽心烧锅炉,由于小型锅炉房负责的都是老旧社区,供暖管道老化、房屋保温性差,也很难烧到标准温度。交了同等标准的采暖费,却得不到同等标准的服务,居民不满意。
记者就该问题咨询了市供热办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政府目前不能全部取缔这些小锅炉房,因为集中供暖还没有延伸到这些区域。”
以兴磷社区为例,截至记者发稿时,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多方奔走求助,但该小区仍然没有供上暖气。为不使供暖管道冻裂,供暖公司只是每天早晚各烧一次锅炉。目前,经政府做工作,小区居民正在补交以往拖欠的采暖费。
专家表示,在市政供暖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多方供暖确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供暖难题,发挥了重要的民生保障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集中供暖的普及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供暖单位过散造成效率低下、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和难以管理等缺点日渐显现,改革已势在必行。
加快推进整合热源工程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从2011年开始,银川市就开始制定新的供热规划,计划分三步进行热源整合。
实施“蓝天工程”,整合热源供暖。2013年,银川市启动“蓝天工程”,对全市燃煤锅炉摸底调查,重点排查锅炉和供热管网老化严重、供热质量较差、有并网条件的热源点。今年,全市拆除隆源供热公司等24处、36台燃煤锅炉,涉及供热面积175.12万平方米,供热公司由2013年的400多家减少到2014年的263家,“瘦身”效果明显。
改造老旧小区。2014年,银川市投入1.1亿元对高台寺小区、棉厂家属院等6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整治。除进行道路、环境改造外,还完成了楼体保暖节能、暖网改造和供热分户改造及热计量表安装等工作。目前,各项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借鉴先进经验,制定供热规划。2012年,银川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城市供热总体规划(2012—2020年)。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建设“两横三纵”的大型城市供热管网系统,利用城市周边或者远郊大型热电联产企业的热能以及市区内西夏热电厂一期、二期,哈纳斯热电三厂等余热供热,通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余热的长距离输送技术将热量供给城市用热,末端采用燃气分布式峰调的方式实现银川市居民冬季生活用热。
今年6月,银川市热源整合迈出一大步,两家大型热电公司的热力资产和职责合并,成立了宁夏电投热力有限公司。该公司最大供热半径达到20公里,采用远程操控、热力站无人值守的运行方式,可为热用户提供稳定热源。
“如果规划实施顺利,到2020年,银川市的供热公司将会大幅度减少,供暖效率及管理服务都将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能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银川市供热办负责人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拓兆兵 许 凌)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