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阳1月17日电 记者牛辉、特约记者孙健报道:窗外寒风呼啸,室内三叶梅开得正艳。1月13日清晨,驻守在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吉林省军区防川哨所司炉工吕镇,没有像往年那样忙于刨煤堆烧锅炉,而是通过调节哨所室内的电子温控器为战友们送去温暖。去年入冬以来,该省军区20个地处偏远地区的连队和哨所全部告别锅炉自供暖,改用绿色环保的电供暖。
随着边防部队建设步伐的加快,截至2013年年底,吉林省军区距离地方市县、乡镇较近的边防部队、连队和哨所的供暖管道,先后与地方供热公司完成并网,实现社会化供暖。然而,地处偏远地区、不具备社会化供暖条件的20个连队哨所仍沿用锅炉自供暖方式。
吕镇回忆说,锅炉供暖不仅供热效果不好,安全隐患也多,对环境污染大。每到冬天,他都得和其他两名战友轮流住在锅炉房里值班。最怕出现的情况就是锅炉“罢工”,每到这时他都要钻进锅炉里检查维修,经常是一身汗一头灰,而其他战友则只能一直挨冻,直到锅炉修好。
去年入冬以来,吉林省军区启动20个驻偏远地区连队哨所电供暖保障工程。他们根据这些连队哨所的位置和条件,分别采用水源热泵和电热膜两种电供暖方式,辖区内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天池哨所还配备了新型碳晶电散热器,使这些连队哨所室内温度24小时都能保持在20℃以上。
防川哨所哨长王青红告诉记者,由于哨所周边地表水源充足,他们采用的是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表浅层水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
走进防川哨所,记者发现暖气片已悄然消失,从脚底下冒出来的热气使室内温度计定格在23℃。说起电供暖落户哨所的好处,吕镇一脸兴奋:“不光我们司炉工解放了,哨所每年仅采暖费用就能节约4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