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占全国常规地热供暖的30%,年可替代标煤67万吨
加速进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领域,实现新能源集成利用
从北京城区往南约120公里,即到达华北首座“无烟城”——河北省雄县。
供暖季,雄县几乎见不到冒着黑烟的大烟囱,这是因为该县县城95%以上的供暖需求由地热能供应,基本消灭了传统的燃煤大锅炉。6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从地热井里流出,经过地面换热站取热后,再回灌到井里重返地下,取热不取水。
就是这样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城,由于丰富的地热资源和中国石化新星公司的重兵布局,在全国叫响了名号。2013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在新星公司雄县地热项目现场召开,会议要求发挥好中国石化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把地热开发利用业务放到更高层次去规划和实施。在依托新星公司专业力量组建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又在雄县召开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会,明确要求总结推广“雄县模式”,在全国大力开发地热能。
在转型中探索新路子,进军地热实现“开门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卓有成效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
新星公司党委书记徐向荣表示,发展新能源是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探索找到的一条新路子,契合保护碧水蓝天、增进百姓福祉的现实要求。
2006年,他们在充分研究国内地热市场现状和借鉴国外成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与冰岛恩莱克斯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中外合资企业——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由此开始与国内外政府、社会各界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各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咸阳市地热供暖项目翻开了中国石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页,到目前已有6万多户居民因此受益,咸阳也荣获“中国地热城”和“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
2009年8月,新星公司与雄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华北地区绿色“无烟城”。他们对雄县12.1平方千米城区进行整体规划,建立多井集输、井站联网、采灌结合和综合管理的集中联网式区域供热系统,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各地推广。
此后,新星公司还成功开发了陕西武功县,河北容城县,辽宁盘锦市,山东商河县、乐陵市,河南濮阳市等地市场,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及河北、广东、四川、山东、辽宁、内蒙古等省(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地热项目开发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新星公司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走向碳金融市场、碳资本市场和碳资产市场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12年3月,“陕西省咸阳市地热供暖”项目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公示,成为全球首个通过联合国CDM注册的地热集中供暖项目,标志着中国石化成功踏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绿色低碳的国际化实践中迈出坚实的一步。截至目前,新星公司已通过联合国核定的CDM项目减排量达162万吨CERs(核证减排量),有14个CDM项目已在国家发改委备案。
市场布局由点到面,地热供暖能力达到2322万平方米;探索工业余热民用化经验,助力大气污染治理
集团公司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召开后,新星公司地热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在集团内部,新星公司分别与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汉油田等签署地热资源与油田污水余热开发利用战略协议。在地热资源富集区,与河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吉林省、安徽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河北保定等12个市、河北雄县等17个区(县)签订合作协议。在国土地矿系统,与北京、河南、青海等省份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签署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座座地热站相继建成,一股股暖流蔓延至千家万户,地热产业迸发出蓬勃生机。截至今年一季度,新星公司地热供暖能力达到2322万平方米,拥有地热井251口、换热站142座,占全国常规地热供暖的30%,年可替代标煤6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
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取得“砂岩地热尾水经济回灌系统”等4项专利,处于国内技术领先水平。
除常规地热开发外,新星公司还将目光投向余热城市集中供暖项目。
东光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长期以来城市居民供暖主要依靠小型煤锅炉和地热直采分散供热,城区内无统一大型市政供热管网。过去每到冬季,保居民供暖都是当地政府最头疼的事。
2013年3月,该县政府特许新星公司所属绿源公司负责县城集中供暖项目。绿源公司利用东光化肥厂余热资源解决集中供暖问题。项目一期于2014年11月15日正式投用,东光县4000余户家庭用上工业余热供暖。预计二期全部建成后,可满足该县城区200万平方米建筑供热需求,年可替代标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相当于植树130平方公里。
新星公司副总经理、绿源公司董事长刘世良说:“这是我们在河北省打造的又一示范工程,其意义在于探索了工业余热民用化的经验,为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益借鉴,为中国石化新能源产业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横向上从单一地热能向多种热能利用方向发展,进入余热和废热利用领域;
纵向上延伸产业链,从供暖向发电、现代高效农业等方向发展
近期,新星公司立足地热开发、余热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横向上从单一地热能向多种热能利用方向发展,进入油田、钢铁、炼化等余热和废热发电、供暖领域;纵向上延伸产业链,从供暖向发电、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方向发展。
在河南南阳,新星公司河南油田下二门污水余热利用项目,利用热泵提取油田生产污水热量,为外输原油加热、掺水加热提供热源,替代原有的燃气锅炉,年可节约天然气480万立方米。
在河南濮阳,为中原油田老旧小区改造供暖项目,供暖面积34万平方米。同时,与中原油田商谈合作开展普光气田余热余压利用3兆瓦发电项目。
在江浙地区,镇海炼化乏汽回收及变频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江苏徐州利国钢厂15兆瓦废气发电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今年9月将投产。
在山西太原,新星双良公司建设的地热能+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集成示范项目,取得“当年组建公司、当年勘探突破、当年开发利用、当年盈利”的不俗成绩。
在新疆,新星公司与西北油田合作开展发电三厂30.7兆瓦伴热项目,实现在西北地区的新突破。
在海外,新星公司控股的中地海外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建成203兆瓦风电项目,“走出去”发展新能源开始起步。
同时,他们还完成了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专题调研,配合河北辛集开展了利用深层地热能、污水余热、工业余热、太阳能新能源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前期工作,承担着国家能源局委托的“十三五”地热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并着手建立与新能源专业公司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中国石化新能源专业公司,预计到2020年公司地热、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源业务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亿~150亿元,占到总收入和利润的半壁江山,成为国际知名的绿色能源公司。”新星公司总经理张召平说。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