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

如何从职场低谷中迅速站起来?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06  浏览次数:3962
 优秀的人并不是没有遇到低谷,相反,他们遭遇的低谷可能更多,但差别在于能迅速调整走出来,让每一次低谷成为了不断向上发展的路径中的美妙曲线。

提到职场中的“低谷”,你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是晋升失败,也许是提议被多次否定,也许是不被信任… …

人一旦进入到低谷的状态中,和遇到困难是不一样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而低谷更多的是指人主观上的一种状态,它是会持续一段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感到乏力,就像处在一片洼地中,也许只要跳出来就是一马平川,但就是很难,甚至没想过要跳出来。

真的有一天走出来时,才发现那个困住自己已久的低谷,其实算不得什么,被困多久则因人而异,优秀的人同样有低谷,但他们总能迅速站起来,因为低谷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低点而已,并非终点,并非一个永久性的状态。

1.  追求“稳定的我”的人更容易陷入低谷

一位设计师正在面临失业的压力,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超过五年了,原以为自己按节奏做好分配的工作就好了,但最近一年新入职设计师的薪酬都比自己高,重要的项目老板也不再交给自己了。

最近公司要实施末位淘汰制度,按人均绩效来排名他是最后一名,自然会被淘汰。这位老老实实工作多年的设计师认为虽然自己的技术能力更新慢了点,创意少一些,但每个活都按时交付了,从来没想到过失业这件事会落在自己头上。

开始焦虑,开始思索搜索新的岗位,但令他惊讶的是,那些和现在自己薪酬水平匹配的岗位要求,都是那些新入职设计师掌握的技能,自己的技能和经验突然不被需要了,他感到很纳闷,不都一样可以工作吗?

当然,算盘和计算器都能进行运算,但正如那句话所讲:社会淘汰你的时候,都不会打声招呼。

怎么办呢?降低薪酬和职位要求、降低对任职企业的要求之后(规模可以小一些、有没有行业品牌不重要了),还好,仍然有不少职位需求,那就先去干着吧。

老胡认为,这样的职场人,会持续进入低谷,甚至最终就被真的淘汰了,就像下面这张图一样:其实他如果没有对自己的提升行为,做的事情不变,却一直在走下坡路,未来就是一连串的低谷在等着。

其实他如果没有对自己的提升行为,做的事情不变,却一直在走下坡路,未来就是一连串的低谷在等着。

2.把问题归结于“命数”的低谷

现在的职场人相比以前更容易陷入低谷,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意识上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但现实又无能为力。具体而言,想要的太多,愿意做的太少,真正在做的事又与发展无关。

很多人没有觉察自己行为和意识的差距,认为自己处在并非期望中的低谷中在生活和工作是“命数”所为,因此就更加不会反思自己和采取改变的行为了,让低谷一直跟着自己。

一位餐饮老板过去靠不断扩张店面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近年来老店业务持续下滑,新店长期不盈利,甚至关的店比开的店多。他经常感慨时过境迁,以前多辉煌,现在是不走运了。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媒介传递方式、店员管理、服务响应等方面却撒手不管,让店长们按照原来的规矩严格管理,自己经常去寺庙烧香祈祷时来运转。

但似乎上天并不太会关照一心只想祈祷运气之人,加上疫情因素,他的店面几乎全面关停。

老胡建议朋友们可以好好读读《了凡四训》这本书,页数不多,但认真研读和思考后,也许会让你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哲学,用自己的力量来获得美好的生活。

其中“立命之学”中这样写道:

凡说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圣贤论;凡是说祸福都是天注定的,都是世俗之论。”(摘自三秦出版社《了凡四训》,(明)袁了凡著)

了凡与禅师的对话值得我们去深度思考,摘要如下:

了凡:“有一个算命的孔先生,把我一生的得失荣辱,都已经算得清楚明白,我就算是要起妄想,也已经没有什么可想的了。”

云谷禅师笑着说:“我原以为你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没想到你还是一个凡夫。”

了凡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禅师:“你二十年来,因为被一个算命先生算定了命运,就从此不再努力,不曾转动命运丝毫,难道不是凡夫俗子吗?”

了凡:“难道可以逃脱命数吗?”

禅师回答:“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假如我们不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自我省察,而是一味追求外在的东西,就会陷入盲目的追求中,万事只能听天由命,向内向外都不会得到,没有什么益处。”

无论什么缘故,当你认为自己处在人生的低谷时,读读这些智慧之语就会有所明悟而走出来。《了凡四训》中有一句话对老胡启发甚大,帮助了我在情绪低落、事业不顺、甚至诸事不顺时能够平静下来,好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禅师这样说:“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也就是说,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

除了因为自己丧失上进之心、缺乏学习能力而导致陷入低谷之外,我们也可能因为情绪因素进入低谷,也可能因为久久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却还未到来而感到低落,但不论什么原因,你如果能做到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就能够安然面对低谷时的自己

3.做到这三个方面的人,能迅速调整走出低谷

优秀的人并不是没有遇到低谷,相反,他们遭遇的低谷可能更多,但差别在于能迅速调整走出来,让每一次低谷成为了不断向上发展的路径中的美妙曲线

首先,心中要有光。

人之所以容易被当下的问题给困住,甚至产生颓废感,并非没有能力破解,而是思想只局限在了当下,就会将问题放大。

杰克·特劳特在《人生定位》中用赛马来形容不同的工作方式,他提到:

“骑着努力型赛马的人通常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每周额外工作一两个小时,然后慢慢加量。如果加班没有带来晋升,也没有赢得表彰,他们就会拿出鞭子,更加用力地抽打自己。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觉得疲惫不堪了。”

这段话形容得非常生动,很多人恰恰是这种“鞭打”式的努力下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就进入了低谷。只有心中有光的努力才会持久,如果你立足于自己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麻烦、质疑和困难,都不放弃,朝着未来的方向去前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心中有光的人,也会有掉进坑里疼痛的时候,但因为有光,拍拍尘土就爬起来继续走了;而心中没有光的人,掉进坑里,四周乌漆麻黑,被黑暗所困住,不敢行动也不知道如何行动,原本用力一爬就能出来的,却始终被困在里面,就像一个怕水不会游泳的成年人,站立在儿童游泳池中手足无措的样子

更高的视角、宽广的格局、远大的理想,可以帮助我们产生光。

其次,对于新知识要有“立刻行动”的习惯。

一个人会受到身边群体状态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毫不客气地说,个体要向上发展,就需要减少群体中的负面影响。

处在低谷中的人,往往会参照身边群体的行为,如果发现还有很多跟自己类似的人,就会阻碍自己“立刻行动”。

要知道,人的大脑天生是有惰性习惯的,尤其是它拥有“从众”的天性,导致人们处在低谷中,即使清楚正确的做法,但周围的人没有行动,自己也不愿行动。

要改变,就必须立刻行动,尤其是针对陈旧的知识体系。

举个例子,当下属说某件事情他已经得心应手的时候,我就会首先祝贺他掌握了这项工作,但也提醒他这意味着可能会带来陈旧的风险,真正的“得心应手”不是停止的状态,而是带有创新的思想去把一件事做得越来越好。

以老胡自己的经验来讲,会通过“输出”的审视来判断是否需要“立刻行动”。

多年以来,我最多的工作就是“输出”,以前是很享受这项工作,既能获得赞誉,也能赢得不菲的收入,好像积累久了就是一个可以躺平的事情,但很庆幸的是我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真正的“输出”是要提醒自己:你还有多少货?

所以,我开始毫无保留地输出,把自己榨干为止,而且一旦听到赞扬之词,就是给了自己一个警示信号:你的低谷快来啦,赶紧加强学习,赶紧获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赶紧… …

当你对新知识有了“立刻行动”的习惯,就会尽量避免低谷的到来,即使难以躲避也能尽快走出去。

最后想说,人活着就要有信念,要期待自己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当下职场人最大的问题,我认为并不是不去努力,更不是没有责任和担当的问题,最本质的地方在于对自己缺乏强烈的期待

想要成为的样子,只是一个念头,并非对自己的期待,绝大多数人并不自信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至于什么叫作优秀,则应是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万万不可拿别人的标准来套。

我经常跟一些工作多年后,年龄偏大又晋升无望的职场人说的话:“你们可能一生都不会比公司老板有钱,可能一生都不会拥有多么耀眼的社会地位,但是,每个普通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希望你们心中都有那么一个地方,放着自己为之骄傲的东西。”

谁说普通人就不能顶天立地呢?可能你都没想过自己可以有多好!当你对自己有了期待,才能开展一系列人生的修炼之课,敢于面对问题。

想起了著名的《如果》一诗,这是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所著,摘要如下:

如果周围的人毫无理性地向你发难,你仍能镇定自若保持冷静;

如果众人都怀疑你,你仍能自信如常,心里不存芥蒂;

如果你肯耐心等待;

… …

如果如果你能将胜利与灾难同等看待,并把它们看成是两种虚妄的骗局;

… …

如果你能忍受有这样的无赖,歪曲你的真话去蒙骗笨汉;

或者眼看你倾注心血的事业崩塌,你仍能脚踏实地地去重新攀登;

如果你敢把已经取得的一切胜利成果,为了更崇高的目标而孤注一掷;

面临失去,决心从头再来而绝口不提自己的损失;

如果人们早已离你而去,你仍能坚守阵地奋力前驱;

身上已一无所有,唯存意志在高喊“顶住”;

… …

如果敌友都无法对你造成伤害;

如果众人对你信赖有加却不过分依赖;

如果你能惜时如金利用每一分钟不可追回的光阴;

那么,你的修为就会如天地般博大,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成为了真正顶天立地的人!

这首诗本来是拉迪亚德·吉卜林写给自己孩子的嘱咐,但对于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启示,他告诉了我们如何克制自己,均衡矛盾,其传递的美好、高尚的人生品格是真正能帮助职场人成长的知识养分。

希望看到本文的读者们,都能摆脱低谷的困扰,找到自己的生命中的意义。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