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一家公司的成败,是企业面对新技术转型时的应对方式。
对员工来说,企业文化决定着一份工作是舒心畅快还是难以忍受,决定着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轨迹。
阿里巴巴创立之初,是家很不靠谱的公司,尤其在工作氛围方面特别不靠谱。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阿里巴巴你可以看到,上班时间聊天的聊天、听音乐的听音乐,做什么的都有。
明明有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可是该上班的时间,没人上班,该下班的时候,没人下班。
在阿里巴巴呆久了你也会发现,员工不仅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节假日、双休日对他们来讲也是不存在的,只要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大家都呆在公司。
只有困得不行了才回家休息一会,睡醒了就继续来上班。
更神奇的是,请假扣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以在阿里巴巴不管用,你请不请假这是你的事情,工资扣不扣这是我的事情。
你说说看,上下班没固定时间,请假不扣工资,这种管理方式的公司到底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后来,我才发现:就创业公司来说,阿里巴巴的这种模式,恰恰是它最为高明的管理方式。
创业初期最需要的是大家齐头并进的把公司发展起来,是需要大量人才,减少人员流动率,阿里巴巴在这一点上掌握了管理的精髓。
管理不是束缚,管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管理越多代表有耗费的资源也就越多,成本也就越高昂。
说到这里,很多企业管理者又会担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但是又要做到松弛有道,“分寸”到底该怎么掌握。
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问题会频繁发生,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认为,只要完善好规章制度就能解决问题。
但事实上,建立制度只需要做到够用、适用,就能保证公司的正常发展;过于追求大而全,不符合自身企业环境,反而有可能妨碍公司的发展。
企业文化当中,怎么和人打交道是重要的一项环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带来积极有效的推动。
第一种:交流变为毫无意义的会议和令人厌恶的办公室政治。第二种:交流具有显著的工作效果,它有效的帮助了员工共享之间的信息,为信息的提供和使用做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我们在工作几年以后,都会经历公司从小变大的过程,招人、换地盘、融资,听起来似乎都是好消息。
但是,往往这个时候很多创始成员反而会离开,原因都是人多了,团队没有当年那么单纯,开始磕磕碰碰了。
后来有媒体在采访马云的时候,有问到过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马云当时只回了三个字:“可信、亲切、简单 ”
企业文化不是口号,它是一种大家发自内心去认可的东西。
为什么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为什么这么出名?因为它说到做到,不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但是中国80%以上的企业都是做到假文化,他们不是发自内心的在做企业文化,他们只是在抄袭。
就好比,我们自家后院里长了一棵苹果树,可是苹果树不时髦,现在流行香蕉,我就去邻居家砍了一串香蕉,去宣传我们就是种香蕉的。
做企业文化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既然自家能长出苹果树,必然会有我们独到的优势。
我们要坚信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吃苹果,我们把他吸引来当我们的客户,这才是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长久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原因。
假如我和创业伙伴很合得来,我们的企业文化很一致,是不是就证明我们一起创业做一家公司一定能取得成功?
企业在社会上生存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带有强烈文化特色,如果客户喜欢那必然能够获得收益,反正,客户都不会购买你的产品,赚不到钱,何谈创业成功呢?
企业文化是所有工作的先决条件,它和公司的业务、战略都息息相关。
这代表着目标客户群体是否匹配你的企业文化,所以一定不能自娱自乐。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推动企业的成功,是因为它已经与企业的本质和运行方式紧密融合在了一起。
但是即便如此,再强大的文化企业,其最终产生的利润也须对全员进行分配。
普通员工在企业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是缺乏商议能力的。而企业管理者似乎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因为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通常要比其他工作者更为的稀缺。
企业往往会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就会选择让很大一部分利润流向高级管理层。
与普通员工相比,解雇高层管理并物色新的人选无疑成本更高,风险也更大。
阿里巴巴在上市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员工的薪资波动很大,人员流动也很明显,为此马云还特地召集员工,对他们说:
“你们想走的开开心心的走,你们不欠公司的,不欠我马云的,你们拿的每一分钱,每一份股票,都是你们应得的。但是如果你留下来,你就像新加入的员工,好好工作,用你的表现赢得你接下来的回报。”
这次发言最直接的是反映了马云的看法,每个人是替自己负责任的,但是我们在自己替自己负责任的情况下,再来互相配合,谁都不求谁,谁都不高人一等,也不低人一等。
这个观点和上文传统的老板和伙计的关系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做一家企业,你要想明白企业的三观是什么要把它彰显出来,而且要实实在在落地。
这就是最终真正有生命力、号召力、凝聚力能够推动公司发展成长的企业文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