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起,他分管公司业务。一是经常要往外面跑市场、见客户,应酬较多,用他的话说是“疫情放开后,甲方的酒量也明显上升,有一种要把过去漏喝的酒补回来的架势”,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他经常带出去的一些同事,很少帮他“挡酒”,也不主动敬甲方领导酒,常常是他把自己搞得很醉,甲方好像喝得也不尽兴,他说这是不是年轻同事们没有主人翁、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二是,分管公司业务后,他需要了解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进展,常用的办法之一就是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会,但是他发现,好多时候会议效率都很低,会上常常是他一个人在讲,会后又经常“想起”很多重要的事忘了在会上讲。以上两点,他问我有没有什么建议。
坦率地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是酒场上不敬酒、不挡酒的“年轻人”,甚至第一次陪领导应酬时,还闹了个“笑话”——当时,客户方不断给我的领导敬酒,领导已经不行了,我坐他旁边,帮他倒酒,当时喝的是啤酒,因为我的倒酒技术不好,我就反复往酒杯里倒酒——确保领导每一杯都是满满的……
实际上,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在酒场上“不敬酒、不挡酒”非常常见,在我看来,至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本身不擅饮酒(也就是领导用人不准,带了一个不胜酒力的人到酒局上),迄今,我在不同的地方遇见过很多和我年龄相仿或更年轻的人,总体来看,酒量很好(来者不拒,千杯不醉那种)不到十分之一;二是不愿意为工作做自我牺牲,饮酒伤身体,如果喝醉了,接下来几天精神也会不好,这一原因越来越常见,包括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不愿意加班、熬夜、出差等;三是缺乏职场酒文化的基本礼仪,就是说他们对职场上要不要敬酒、要不要挡酒,完全没有概念,甚至会认为帮领导挡酒是不礼貌的行为……
我和客户说,如果你带出去的年轻人是第一种,那处理起来非常简单:以后不要带这样的人了去应酬就是了。如果是后两种,那就要教育和培训,第二种是态度问题,实际上要解决起来比较难,也不能针对某一个人大讲特讲“敬酒、挡酒”的大道理,有效的办法之一是要在公司大小场合讲清楚工作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也要讲清楚公司对员工在工作中付出后所承诺的对等的回报等,如果仍是我行我素,这样的人就要限制使用,比如公司不能要求所有员工都要应酬,但对市场口、经营口岗位的人来讲,这也是岗位职能的其中一项。
第三种情况,就比较好办了,主要是属于“无知”,那就培训员工,培训主要讲具体的方法、工具,使之能够去操作,当然也要附带的讲讲行为背后的必要性,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整体培训,如果是个别性的问题,就单个指导,也可以送出去。
有一点要特别关注,就是当管理者观察到员工的某种不符合自己期待的行为的时候,不要希望员工能很快省悟并自我纠正,正确且有效的做法是:直接指出员工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要求,理想的状态是还能够提供示范样本。
第二关于开会的问题,教科书上讲管理者的职能主要是“组织、计划、协调、控制”,但是我发现管理者很多时候都在开会,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开会就是在“协调”“控制”等,所以,如何开会是管理者首先应具备的硬能力。
回到前文那位管理者所焦虑的问题,一是会上不知道讲啥,二是重点内容常常遗忘,三是多长时间开一次会最合适。我给的建议是,前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会前准备来完成,“会前”有两个时间段,一是从上一次会议结束到下一次会议开始期间,不管这期间时间多长,都属于会前,那么平时想到什么问题和议题,就要写下来,可以攒到下一次约定的会议日期再开会,也可以攒到一定问题后,组织临时会议;二是开会前一天,要将这段时间攒的问题议题全部过一遍,挑出重点,条理清楚的整理好,会上一条一条讲,想清楚的讲自己的观点,没想清楚的,组织大家讨论……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会上无重点,会后拍大腿的情况……
实际上,在时间管理里有一个工具——释放大脑,大致意思是我们的脑容量是有限的,尤其当一个人升至管理者的时候,他通常都会有很多工作线条,如果所有的事情都靠大脑记忆,往往越到后面越会出差错,有效的办法是,运用双手,释放大脑,就是把临时想到的内容都用笔写下来(手机中的记事本也一样),这样就完全不用浪费脑力去记东西,既轻松又牢靠。会议的频率通常是要看团队的默契程度,一般2周左右开一次会是比较理想的频率。
实际上,开会和应酬几乎是所有管理者都不能回避的工作,有效会议的秘诀是把管理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传递到位,不应变成个人的“口才秀”,更不是“茶话会”,而应酬实际上也是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场景,尽管不同地域的“酒文化”有较在原差异,但也都有应酬这一项(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