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刮起的大风,让北京人着实感受到冬天的寒意。11月7日,包括热力集团集中供热在内的北京市热力管网开始点火试运行。又是一年采暖时,在我们进入温暖房屋的同时,国家也进入能源的消耗高峰期。目前,全国供热采暖耗能全年约为1.3亿吨标准煤,占到了全社会总能耗的10%。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要节能20%,全国要节约2.4亿吨标准煤,其中建筑节能要达到1.01亿吨标准煤。另一方面,因为热用户无法自主调节,公共建筑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照常供热。以华北地区为例,供热期125天,其中节假日就有40天,占采暖期的30%。仅仅是因为热而开窗调节室温,就大约浪费了全部热量的7%。
按住房面积收采暖费,用多用少一个样,缺乏热计量设备和调节手段,热用户无法自主调节成为阻碍供暖节能的主要问题。2003年,建设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用热量分户计量的供暖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然而3年时间过去,分户计量仍然停留在试点阶段,推行之路依然不明了。
★ 热计量收费标准难以出台
景泰嘉园小区是北京市分户计量18个试点区域之一。尽管具备控制系统、温控阀等分户计量的硬件设施,小区仍然按居住面积收取供暖费。物业对此的解释是“北京市没有出台分户计量的收费标准。”记者了解,在同为试点的万国城等其他居民住宅,供暖费也还是按照面积收取。
“安了表却不见用,的确有人向我们抱怨过,”北京市政管委会郭处长说,“但热计量的收费牵扯很多因素。比如,运用分户热计量后,不同房间、不同用户的用热量不同,各室的温度产生差异,这将引起不同用户不同房间的温差传热,那么,这部分损失热量的费用算在该用户就不十分合理了。当某用户停止用热时,其他用户还在用,此时两用户之间的温差更大,相当于有一部分热量是消耗在不用热的房间,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热消耗量也肯定有差别等等,这些都是制定价格要考虑的因素。”
“景泰嘉园作为试点,是给每年的供热量统计提供数据。这些数据为制定价格提供依据,但除去单纯的热流量,供热由福利变为商品所牵扯到的社会因素也使得价格难以明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研究员俞英鹤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今年7月,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要从政府机关和公共建筑做起,全面实施供热计量工作,建立和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应从今年开始实施热计量收费,而出台热计量收费标准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市政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北京市有望今年内出台一个试点价,而具体的时间也没有确定。”
★ 改造费用谁承担
“即使出台了价格标准,分户计量的推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京市市政管委会郭处长说,“北京3亿多平方米的供暖面积,能实施分户计量的只有191万平方米。可以想象这将是一场多么浩大的工程。”
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个国产热表费用在1000元左右,而进口的则需要1200元以上。要实现分户计量,普通家庭至少需要3个热表,也就是说需要换的热表费用就得好几千元,而一般热表的使用寿命不到10年。在热计量改造工程中,购置热表费只是一个项目,北京市旧有住宅存量约为1亿平方米,分户计量的改造就需要改变楼内管线,据估计,所需资金达几十亿元。“这笔费用目前还没有明确谁来掏。”北京市政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