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供热改革的反思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09  来源:中国供热网  作者:刘希云  浏览次数:221

       摘  要:
        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 召,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成为我国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供热计量的意义
       1、我国地能源状况和节能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水平的一半,人均能源可消耗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而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在发展模式上,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美国以占世界不到5%的人口,消耗世界25%的能源。而以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耗水平,要达到美国今天的经济总量,意味着我们要把全世界的能源都拿来还得乘已2.5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 召,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成为我国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2、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地需要:
       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是世界第二位。而建筑能耗是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在我国北方能采暖地区的冬季,采暖造成的污染占到城镇污染气体排放物的60%。可见,建筑节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国际社会中负责人的大国,我国政府签定了《京都议定书》,同时,为了保护我们地家园和子孙后代地幸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我们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
       3、经济体制改革地需要:
       我们国家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步健全深入。但是在供热领域,传统的福利供热及对应的收费方式依然保留着,成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最后堡垒。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把热能商品化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二、我国供热计量的过去和现状
       1、我国供热计量的回顾:
       我国供热计量的相关技术及产品的概念,始于1995年,丹佛斯、霍尼韦尔等国外公司开始在中国推广欧洲经验、技术和产品。主要产品为热计量表、热分配器及散热器恒温控制阀,主要技术为双管变流量采暖系统及相关调节控制产品。此后,经过十余年的推广应用,到2007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相同产品的厂商已达到近千厂商。但由于我国的供热体制;相关技术和产品对我国供热系统的适应性;部分产品存在的技术缺陷等原因,使目前我国的供热改革及热计量技术地推广应用处于:风声大雨点小,步履艰难地境况。
       2、热计量技术及相关产品在实践中显露出的问题:
       供热计量技术及相关产品在我国推广近十余年。安装了热量表不使用,仍然按面积收费的占大多数,安装后因质量问题或管道杂质淤积引起的质量纠纷几乎存在于各个工程项目。纠其原因,主要是来自欧洲的技术和产品,在我国供热系统和供热管理模式下的适用性问题。我国供热环境与波兰、丹麦、荷兰等国家相比,存在如下差异:
       2.2.1:管理体制不同:在欧洲,区域供热行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仍按商业行为运作,他们的热力公司是国有或由国家政策扶持的,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不以赢利为目的,赢利部分用于系统维护和改造。而我们的热力公司是商业性的,节能首先影响地是热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它必须从热能用户那里获得利润。供热公司所关注的是:如何能从采暖用户那里收到足额地采暖费。因此,热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必然存在。建筑节能对需要从热能消费中获得利润的企业意味减少企业收益。
       2.2.2:系统运行环境不同:“欧洲”很少有大型的建筑社区,系统水质有严格地规定。在我国,地产开发项目动辄几十万平米,很多热力站直供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米的建筑,且大多是中间没有换热站。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一个暖通空调用水标准。水质的含氧量、PH值、悬浮物等都与“欧洲”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我国的锅炉房和空调机组几乎全部都没有除氧设备。由于是大面积的直供方式,我们所采用的供热系统的压力,压差、流量等也同“欧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些差异下,来自“欧洲”的技术方式和热量表因为不适合我国国情而“水土不服”,也是必然的。
       2.2.3建设投资和监管的差异:在我国,虽然政府制定了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但是由于地产开发投资水平和监督管理力度的差异,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产品被改动。例如散热器恒温阀基本都改成了“手动温控阀”。什么是手动温控阀呢?就是一个换成漂亮手柄的调节阀。这样的“变流量系统”把设计原理的基础都改变了。再就是散热器恒温控制阀高阻力阀,水中的杂质及易堆积堵塞,造成控制失效。这种情况在欧洲是不会发生地
       2.2.4:施工水平的差异:在我国,工程建设队伍的主体是包工队。人们在建设工地看到的某某建设集团招牌是工程总包,下边还有分包商和小包(包清工)。实际上干活的都是最后一级承包人,主要施工人员是刚刚走出庄稼地的农民工,他们大多没经过专业培训。这样的工程承包体制,由于工程造价费用被层层盘剥,最后的承包人已无力承载按规范施工的费用。拿热量表的安装来说,安装规范明文规定:安装前在安装位置先使用代用管,冲洗管道后,取下代用管安装热量表。但是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很少有施工单位按规范操作。
       2.2.5管理水平的差异:热量表等一系列供暖设备,在工程验收后就移交给物业管理公司了。而物业管理公司的人员基本不具备维护热量表等一系列供暖设备的专业知识,即便经过培训,由于物业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无法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相关设施进行长期的检查和维护。在“欧洲”这些工作是由专业的原服务公司或住房合作社完成。
       2.2.6:产权责任的差异:在我国,尚没有法律或规范说明采暖系统的末端设备产权归属。这就存着对系统末端设备的维护成本问题。例如热计量表。
       A、 热量表的电池按国家标准是六年使用寿命。六年后电池的更换谁来负责并支付费用。
       B、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热量表需要在使用后每隔六年检测一次。这个检测费用谁出?谁去把它卸下来,检测后再装上?检测不合格的,谁来出资买合格地产品替换?
       2.2.7:产品研发及生产水平的差异。目前,我国热量表的研发基本都是小型民营企业自主开发。主要研发人员基本都是学习计算机硬件开发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欠缺暖通专业知识,所开发的产品欠缺对暖通系统运行工况的完整考虑,致使产品技术上先天不足已是不争之实。
在过去的十年体验中,行业内的人士已开始逐步认识到这些差异。毫无疑问,我国的城市供热改革,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只能在借鉴国外的经验的情况下,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3、关于热计量知识的盲区:
       分户计量技术和产品涉及到机械制造、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应用、化工材料、热能工程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在产品开发、技术应用、行政管理决策乃至采暖用户,因职业和专长不同,客观存在技术知识地盲区。问题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开发生产环节。研发人员不了解供热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用户需求细节,以主观想象作为开发依据,例如:目前国内生产的热计量表,机芯基本是热水水表机芯。水表机芯的设计在考虑机械磨损时,是按用户每天/次生活用水习惯考虑的(如:洗衣、洗澡)。而热量计量表是在整个采暖季不间断运行的,一只热计量表一个采暖季的机械磨损,也许早已超过一只热水水表终身的机械磨损系数,而大多流量计的设计者对此并未加以考虑。 同时,营销人员又常把那些主观想象出的创意,作为产品的技术特点和技术优势夸大宣传。其结果是给用户和管理者灌输了很多错误概念,这是热计量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很多技术和管理误区地主要来源。
       2.3.2:热计量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环节:从事这一环节操作的,大多是暖通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依据设计规范,生产厂家的说明书及相关资质选择产品、进行设计和施工管理。对所采用产品地了解,基本是供应商提供的。由于缺少其它与产品相关地知识,对有些技术作弊是无法知晓的。列如,部分厂家为了减少电池消耗,使电池寿命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将程序设计为:初次读取流量信号(脉冲)开始,三至四个月内,每10钟秒读取一次脉冲,保障这段时间的精度,以通过计量检验和工程验收。此后程序自动切换成10分钟甚至1小时读取一次脉冲信号,以大量减少电池消耗。采用这种程序方式地热计量表,实际运行时所计量到的能耗只是一个概数,远远超出所需要的计量精度范围。而对于商家炒做的单流速、多流速、干簧管,韦根等概念,更难知道其中各自长短。
       2.3.3:政策和行政管理环节:随着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发展,各行业的管理人员基本实现了专业化。应该说,我们的管理队伍并不缺乏专业知识。但就具体行业而言,涉及到的具体产品和相关技术细节并不一定十分了解。他们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概念,多是源于带有学术光环的学者,以及受商家的产品营销影响。
       然而,学者只是某个行业的专家,并不意味着他们本身对涉及到多学科综合知识的热计量技术和产品有深刻了解,我们梢做观察就会发现,几年前著书立说、不断发表文章提倡双管变流量系统,采暖分户计量的一些专家学者逐渐悄无声息了。面对以热计量表、热分配器、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等产品为控制调节手段的热计量和双管变流量系统近年来所遇到的尴尬,他们也遇到了困惑。是十余年的热改实践,质疑了我们地专家和学者。
       至于生产厂商的商业推广和炒做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我们从很多国家主管部门和各地政府颁布的关于供热改革的文件里能隐约感。当然,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也从国内到国外不断地调研考察。但是很多考察调研活动是在商家的安排下进行的,很多问题被遮盖是难免地。各地都有热计量表因为杂质淤积无法运行的纠纷;有几个大中城市把节能改造当成强制收钱改造不考虑节能(强制按装锁闭阀),引起公众抗议,有关部门未必清楚知道。1999年竣工的回龙观文化住宅小区一期工程,按装了42700只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用户入住后因为无法实现控制目的影响采暖,业主基本都将阀头自行拆下,就连物业公司也将阀头拆下了。如果那个时候我们能多一分质疑,认真调研,分析原因,也许我们的热改和热计量不会是今天的现状。国家有关供热节能的设计规范和政策文件,也许与我们今天看到地有所不同。
       4、热计量的谬与误: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把热能变成商品,用多少热花多少钱”的概念。但是不容忽视地是,人们的理解和接受,是把热计量等同于电表、水表的收费方式来认识的。包括我们行业内的很多专业人士和管理者,虽然知道并且也认可建筑维护结构对热能耗的影响,以及户间传热对热能用户计量结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考虑问题时仍无法摆脱水、电表计量方式的思维定式。例如,我国颁布实施的技术标准对热计量表的要求以KW/H或焦耳为单位,小数点后要显示到四位,显然标准的制定者没有意识到由于热计量的特性,小数点后边的四位实际意义不大。而恰恰是在这种思维定式影响下,一味强调计量精度和收费的完全合理性,限制了我国供热改革和热计量技术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思维定式影响下,完全忽视和否定了按面积收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从专业角度说,对建筑热负荷的计算,是依照整栋建筑维护结构和控制目标温度计算得出的。具体房间地热负荷是依据整栋建筑的热负荷参照具体房间功能推算地。在同一建筑内,具体住户单元如果达到目标温度,其能耗和所在单元的建筑面积成正比。如果控制目标温度是一定地,不管是使用热量表按KW.H计算,还是按M2面积计算。在同一单元内理论能耗是完全相同的。户间传热问题不会因为使用了不同收费计量方式而改变。在热计量收费下,用户对自己单元的温度要求是决定其热能消费的决定因素。而不是按面积收费还是按WK.H收费的问题。彻底否定按面积收费的科学性,其直接结果就是我们少了一条可以探讨热计量改造的技术途径。我们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认清并认可热计量与水、电计量的不同,并在实际工作中用科学地态度对待和认识供热改革和建筑节能技术。才能积极地为我国的建筑节能寻求探讨有效地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