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行业论文
 
行业论文

对我国城镇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9  来源: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作者:李 秀  浏览次数:210
    中国政府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行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来说,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我国城镇供热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局面,就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决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1)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2003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题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建设事业新局面”的讲话中指出:城镇化的推进,不仅仅是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的简单过程。城镇化是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至少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推进城镇化必须与新型工业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二是推进城镇化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推进城镇化必须统筹城乡建设,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四是推进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本。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当前我国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任务日益紧迫。发展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产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经商务工致富,反哺农村和农业发展,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文化水平,培育了新一代。建设部门要从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条件出发,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推进。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树立城乡一体的全局观念,加快体制创新,健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机制。 
    (2)1999年-2000年我国城镇发展
    1999年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设市668个,城市人口3.76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62人。
    2000年全国设市663个,城市人口3.88亿,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4.8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0.25平方米。
    2001年全国设市662个城市人口3.97亿,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88人。全年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352亿元,估计2002年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900亿元,比上年增加23%左右。
    2001年统计,全国建制镇20358个,村庄总数345.89万个。城镇人口4.81亿,集镇人口4.81亿,集镇23507个。2001年农业人口比2000年减少843.84万人。2001年全国村镇建设投资总额3119.7亿元,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886.72亿元,专家预测,本世纪中,我国将有6亿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大大增加城镇各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对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的需求。

(二)我国能源资源、大气环保与节约能源
    (1)根据2000年12月30日《世界能源导报》报道,我国能源资源的形势仍是严峻的。我国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1145亿吨,可开采54-81年(即2050年-2077年),石油探明可开采储量为32.74亿吨,可开采年限为15年-20年(即2011年-2016年),天然气探明可开采储量11704亿立方米,可开采年限约为28年-58年(即2024年-2054年)。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人均能源的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占十分之一。中国现已是世界第三能源生产国,第二能源消费国。预测中国能源消费量:2005年能源消费量为13.3亿吨标准煤,2015年为17.9亿吨标准煤,到2040年为37.5亿吨标准煤。中国工程院专家预测204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为30-38亿吨标准煤。而国内每年最多可供32亿吨标准煤,供需之间有一定差距。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60年全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占全世界能源的50%以上。当前我国能源仍以煤炭为主。燃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严重。1998年我国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为6~7亿吨(其中85%是由燃煤排放形成),二氧化硫的排放出593万吨(其中90%是由燃煤排放形成),排放的工业烟尘1175万吨(其中73%是由能源开发利用排放的)。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大气环境污染一项中,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统计338个城市中有137个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国家环保局计算,中国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总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
    2002年12月6日,中国环境报报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划定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要求到2005年已达标的39个城市应保持在相应标准,尚未达标的74个城市要求制定具体限期达标规划,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按期实行达标。
    我国政府制定发展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主要是:动力煤的洗选加工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煤的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其中有循环硫化床然烧技术,增压硫化床燃烧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大容量临界机组以及烟气脱硫技术等。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CFBC),目前已在国内热电厂及电厂中采用。国内已有300台以上、每小时35吨-每小时75吨的锅炉在运转。在建和建成的有10台每小时220吨的锅炉。今后加快大中型CFBC锅炉的国产化,逐步发展300WM的CFBC国产化机组。
    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问题。我国在七十年代开始研究燃烧中二氧化硫的治理。九十年代,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取得显著效果。近几年从国外引进除硫设备,主要是干法脱硫装置。为适应国内需要,结合国情,开发低成本的烟气脱硫技术是当务之急。
    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开发水煤浆技术。化工行业引进美国德士古炉,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取得丰硕成果。煤炭行业自行研制开发水煤浆的管道运输技术,以及水煤浆锅炉燃烧技术。
    (2)目前,世界能源正面临着新的变革时期,以石油为主,正在向以天然气或再生能源为主的时期过渡。专家预测202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的消费将赶上并超过石油跃居各种能源这前,在这种意义上讲,二十一世纪将是天然气的世纪,这已被世人所公认。
    2000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石油与天然气国际会议上,预测2000年至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是:2000年300亿立方米;2010年是1010亿立方米;2015年是1606亿立方米。200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到303.02亿立方米,列为世界天然气国家的第15位。
    原国家计委已批准,燃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将300MW或400MW列为示范工程。
    (3)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政府要求能源建设要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
    2002年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编制并审核通过《供热技术进步发展“十五”规划和2010年设想》,其中明确:依靠科技创新,降低供热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供热企业中广泛推行《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即《节能技术20条》,从而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损失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总之,节能增效势在必行。

(三)我国城镇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1)1999年-2001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
    1999年全国已有290个城市建立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能力蒸汽每小时7.01万吨,热水8.05万兆瓦。全年供热总量蒸汽2.22亿吨,热水6.9亿百万千焦。供热蒸汽管道长度为7733公里,热水管道为3.05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已达9.68亿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达以6.32亿平方米。
    2000年全国有294个城市有集中供热设施。供热能力蒸汽7.41万吨/小时,热水9.74万兆瓦;供热总量蒸汽2.38亿吨,热水8.33亿百万千焦;蒸汽管道7963公里,热水管道3.58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11.08亿平方米。其中住宅集中供热面积为7.58亿平方米。
    2001年供热能力蒸汽7.22万吨/小时,热水为12.62万兆瓦;供热总量蒸汽为3.77亿吉焦,热水为10.02亿吉焦;蒸汽管道为9183公里,热水管道为4.39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为14.63亿平方米(其中住宅为9.58亿平方米)。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中,热电厂供热占总集中供热的62.9%,区域锅炉房供热占35.1%,其它占1.35%。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33.1%,民用建筑占59.8%,其它占7.1%。
    中国政府为支持热电联产,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以计基础[2000]1268号文《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的通知,对1998年220号文进行修改,充分肯定了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热电供热节能相对于分散锅炉供热节能约在17千克/吉焦-20千克/吉焦标准煤,发电节能是在同容量同参数之间比较,次高压12MW单抽机组节能140克/千瓦时。高压60MW单抽机组节能100克/千瓦时。2001年底的统计,我国热电联产年供热量128743万吉焦。6000千瓦以上供热机组共有1583台,总容量达3184.21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总容量的13.2%,节约标准煤量达2500万吨。若一吨标煤按250元计算,则节煤效益为62.5亿元。
    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在北京、天津、沈阳、长春、郑州、太原、吉林、秦皇岛、邯郸等市已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
    根据国家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对市场能源结构进行调整,采用燃气、燃油和用电供暖方式进行多能源的供热,是集中供热方式的一种补充,应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大力推进此项工作的进程。并对其设备、安装以及运行进行技术指导与管理。
    (2)继续深化国有供热企业的改革
    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2003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所做的《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建设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明确指出国企改革的问题。他指出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他指出:打破市政公用事业的垄断经营,推动国有市政公用企业的改革。
    (3)加快城镇供热事业市场化进程
    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2003年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
    全文摘要如下:打破垄断,进一步开放市政公用市场。大力推行委托管理、特许经营,形成竞争。要健立健全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企业的成本监督制约机制,使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具备补偿生产成本、偿还建设贷款能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和经营。加快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改革。市政公用事业单位逐步由企业化管理向企业过渡。国有独资的市政公用企业,要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和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为贯彻汪部长的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要求,曾以建城[2002]272号文印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和意见》的通知。
    (4)我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1、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改革城镇供热体制应抓紧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再行推开”,遵照建设部《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协会配合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内容摘要如下:
    (1)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稳步推进城镇用热商品化,供热社会化,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供热体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节能建筑的推广应用。
    基本原则: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地方因地制宜,分别决策;坚持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坚持综合配套,分阶段推进。
    (2)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
    今后,居民(用热户)直接向供热企业缴费采暖,实行用热商品化。采暖费由政府、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各级财政单位用于职工供热采暖的费用作为供热采暖补贴,由单位直接向职工和退休人员发放,变“暗补”为“明补”,采暖补贴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3)试点城市供热实行政府定价,试点城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和调整价格。按照《价格法》的规定,建立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4)用热户计量收费
    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实行用热计量收费。
    (5)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进行改造。
    已确定的试点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工作批准及实施。建设部将汇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并制定配套政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
    2、在2003年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的工作要点中,提出稳步推进城市供热体制改革。明确供热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内容。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推动供热体制改革。重点推动供热收费制度改革。制定《城市供热管理办法》。为配合搞好此项工作,建议:
    ①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即建设部的第76号令。
   从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新建的居住建筑的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②建设部制定的热量表生产行业标准(CJ128-2000)于2001年6月1日起实施,为生产热量表的厂家明确方向,指出了市场。同时使热量表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有序的竞争。
    ③计量收费中,对热价测算的认识。
    在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实行供热计量收费中,存在对热价测算的问题。
    国外资料报道,热价由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组成。固定费用由人工、折旧、维修、管理和流动资金的利息等项组成。一般占总热费的30-60%,是保证供热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的,它与实际用热量无关,只与签定合同的用热量有关。变动费用由燃料、水、电和药剂费用、一定利润等组成,每月按热量表实测数进行计算。
    ④对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的集中采暖,如何收费的认识。我个人认为在没有改造之前,借鉴国外经验,可以在建筑物的供热入口处,安装计量装置。用热居民可以根据住房面积进行分摊或按住房室内的电子热分配表计量进行测算。
    总之,实现计量收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的协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是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要从国内实际出发,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进行。
    ⑤积极推进供热事业的信息化
    2001年江泽民同地曾指出,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民的大趋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供热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落后于其他行业。供热企业为了优化生产和运行,应建立供热系统微机监控系统。协会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提出与供热系统相适应的控制系统。为使供热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处于有序状态,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对大、中型锅炉采用计算机控制燃烧过程,提高锅炉效率。北京北辰热力厂,采用两台PLC工程机对9台35吨/时的蒸汽锅炉进行计算机控制。几年来,运行工况一直平稳,吨汽标煤耗平均下降9.8千克/吨,炉渣含碳量降低1.37%,效果显著。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烟台经济开发区热力公司建立了办公管理综合网络系统以及唐山热力公司供热系统的智能仿真技术鉴定等等,为供热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开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后,根据建设部的要求,信息网络的集合效应,综合推进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供热协会秘书处建立的中心网站要尽快与全国供热企业建立计算机应用协作网,为供热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也为供热企业提供网上发布信息,技术交流,产品介绍等方便。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