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锅炉运行管理部门,为了保证住宅小区不仅能在室外设计温度(如吉林市-24℃)的条件下,维持室内设计温度(一般为18℃)标准,同时还应该保证在其它任意非设计室外温度条件下,也能合理调整热媒参数保证室内温度,作到既能保暖又节煤,那么,不仅需要有正确的设计,还必须认真搞好热水供暖系统的运行调节,否则是难于实现。
集中热水供暖系统中,tg=95℃,th=70℃,并配之以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的运行调节方法(以下简称“TJ”方法)被广泛应用。但还不应说这是惟一最合适的方法。尤其是按这些基本点设计的系统,实际管网和设计容量过大(如水泵、管网直径),过多(如散热器),普通为”大流量小温差”、并且是低温工况下的运行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可以弥补(或者说是掩盖)了一些设计方面和运行方面的不足,但相对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耗电较多,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反差太大,不相适应。
所以本文试图结合运行调节方式,从减小管网计算流量、加大设计供回水温差入手探讨一种与“大流量小温差”这种不经济的方式相对而言较为经济的设计和运行调节方法。
一、运行调节方法及管网计算流量
目前国内小区共暖设计上考虑采用运行调节方法,都是“TJ”方法总结其原因是:
1.短期内热水供暖系统的设备水平还难以实现逐室逐户的个体调节,只能在热源或热力站进行集中或局部调节。
2.单纯的集中质调节或量调节又各有不可克服的明显弊病。
3.虽然热水供暖系统的最佳调节工况为质和量的综合调节,但亦因目前的设备及水平有限还难以广泛应用。
4.间歇调节并非象一些外行人认为可以节煤,如果说已经节煤则是以允许室内温度有过大的波动为前提的。而且即使有很多是设计按“TJ”方法,而实际运行上则采用了间歇调节的供暖系统是相当普遍的,其主要原因往往都是设备容量过大,只能靠减少运行时数来提高负荷比,这不属于设计上应考虑的范围。而由于“TJ”方法相对融合了质调节和量调节的长处,并且易于实现,则被设计者广泛采用之。
但是,目前设计者所考虑采用的“TJ”方法从理论上讲,在小流量阶段(如设计流量的75%)使运行电耗降低幅度很大,但正如前所述,实际运行中往往仍按“大流量小温差”运行,而未达到节电目的。另一方面,从室外气温分布的情况看,很多地区整个供暖期中可按小流量运行的时间占50%以上。而从管网的综合经济性看,在一次性投资极为紧张的我国,管网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则显得太不经济。
当采用“TJ”方法时,对于外网与用户直接连接的供暖系统,一般将热网相对流量比分为φ=100%,φ=75%两个阶段。当tg=95℃,th=70℃,tn=18℃,φ=75%,方翼60型散热器:B=0.35,按吉林地区tw=-24℃并令tg=95℃经计算得:
tg=95℃ th=63.76℃
对应tw=-21.8℃
而吉林地区日平均温度低于-21.8℃的日数最多不超过二三个月,按规范吉林供暖日数为165天,从近期吉林地区气温部分数据可知,可按75%流量运行阶段时间占整个供暖季50%以上。
因而室外管网水利计算中选择管径时的计算流量若按100%取,则由于按75%流量阶段运行的日数很长,即实际长期处于低利用律状态下运行。从另一角度表现为明显的管网及部分设备容量过大(不包括实际选定设备人为增大部分)。相对而言,如不分阶段变流量运行,则更为非经济的设计运行方式,既因流量较大而使管网投资较大,又因长期大流量运行而电耗极为浪费。
所以,建议热水管网的计算流量可按运行时间总数50%之久的小流量设计,或按提高供回水温差而使流量减小来计算。例如:取φ=75%,即按G2=0.751选取直径,此时管网的单位长度阻力损失和管内流速仍按常规方法取定。
由摩阻计算公式:R=AKC-25G2/D5.25ρ
当R1=R2,可得:D2/D1=(G2/G1)2/5.25=0.750.381=0.896
即管径可缩小10%响应管网工程造价节约亦很可观,同时运行电耗亦有所降低。由水泵耗电计算公式:]
E=T*ρ*G*H/1000M
当H1=H2,可得
E2/E1=G2/G1=75%
即可节电25%。
管网计算流量的降低其经济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于供暖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对于室内散热装置的设计计算产生绝对性影响。
二、供回水计算温度及散热器计算
在设热负荷以定条件下,当计算流量相对取较小,但回水计算温差必然应加大。对于一般热水供暖系统,在供水温度不能有大幅度提高的限制下,只能降低回水温度,这就意味着在计算上的结果散热面积要增加。尤其是对于目前占绝对多数的多层,中高层建筑的室内供暖系统大都是上供下回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下层散热器要明显增多。否则必然要发生“竖向热力失调”。这也是为何虽然设计中注明采用“TJ”的运行方式而实际大多数运行中并不减小流量,而且更多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导致“上热下冷”的竖向热力失调有诸多因素,如热负荷计算不够准确完善,管道散热未能准确计入等等。因而目前设计者大都在散热器决定布置时,往往经验性地相对于计算结果普遍附加的基础上,在底部再增加1至2片散热器。
(方翼大60型)这种做法有两个问题:
1.普通增加散热面积,在热负荷一定的条件下意味着要降低供水温度。反过来增加散热面积是由于供水温度过底。这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管网和散热器容量越来越大,低温运行耗电量越多,锅炉效率越低。现在这种低温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状况,而且不为少数。
2.底部经验性增加散热器来缓解“上热下冷”的失调,在区域性大规模供热设计中难以统一,必然存在按正规计算方法取直与经验附加的差异。因而增大供回水计算温差,即可统一从设计计算中解决因改变流量、热负荷计算不准确,管道散热等因素导致的“上热下冷”的热力失调更为妥当。
由于实际设计运行中普遍存在着流量过大、温差过小、低温运行这些极为不经济现象,改变传统做法,增大供回水温差,以期降低计算流量,保证在相对较高温度下运行的“大温差小流量”的设计方法应为可行的方法。
当然,考虑到供热系统的普遍适应性,供水温度应以不超过100℃为宜,建议可按98℃取定。回水温度则考虑到市内供热系统立管流量不宜过小,可取65℃,即供回水设计温度为98/65℃此时供回水温度为33℃。
由:Q=C1C(Tg1-Th1)=C2C(Tg2-Th2)
G2/G1=ΔT1/ΔT2=(95-70)/(98-65)=0.757
即相当于95/70℃时计算流量的75%流量。显然这与以往通常采用“TJ”方法中的小流量阶段一致。这种流量的减少以广大设计者所接授。所不同的是此时散热器的计算温度已不同于95/70℃计算参数下的值。由于这种变化,使得单管顺流式系统下部散热面积增加,这将明显有利于缓解以往采用“PJ”方法中,小流量阶段会出现的“上热下冷”的热力失调现象。同时,由于温差增大,当在回水温度相同时,供水温度高于计算温度为95/70℃的设计系统,有利于提高锅炉效率。
三、循环泵配置及运行调节
以98/65℃供回水计算温度得到的计算流量为100%来进行管网设计。运行调节方法仍采用“PJ”方法时,建议循环水泵以100%,133%流量配置两台(也可以75%,100%流量配置)。尽管此时水泵的容量与95/70℃设计参数下的75%,100%流量条件的容量相当,但其正常运行条件下是以相对于以往计算流量的75%并且管网容量亦已减小。而相对以往100%容量(即133%)的循环泵则视室外温度的变化极少开动。仅当气温降低至按98/65℃设计的质调节曲线的供水温度上升到95℃时,可考虑改用133%容量循环泵。当133%容量泵运行时流量大于管网系统的计算流量,从理论上讲会引起“上冷下热”的热力失调。但室内供暖系统已按室外计算温度设计133%泵运行属于特殊冷天气,而所谓“下热”则因为热负荷计算精度有限,还将有助于保证底层达到设计温度或是使室内温度标准稍有提高。至于超过计算流量下功率下电耗有大幅度的上升,则因其时间相对极少(一般在数十小时之内),综合经济效果95/70℃设计参数的系统。
当98/65℃设计参数按75%,100%流量配泵时75%容量循环泵建议选用其性能曲线以坡降较大类型为宜,以其当极冷天气下100%流量循环泵并联使用,提高系统循环流量。
四、“TJ”方法应用探讨
在实际工作中,用来进行调节的方法很多,最多的是质调节,但就现状来讲这种运行调节很多是凭经验进行的,即由司炉工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调整锅炉的供水及回水温度,天冷时水温由于没有科学的数据为依据,热媒参数的确盲目性很大,很难烧得高一些,天暖时水温烧低些,即所谓的“看天烧火”,达到保暖节煤的目的。
为提高热水供暖系统的管理水平,可通过理论计算根据天气变化来调节热媒参数,即采用众所周知的运行调节基本公式(1)(2),来求得人任意室外温度tw,下的供、回水温度tg,,和th,,
式中:tg′——任意室外日均温度时的供水温度℃
th′——任意室外日均温度时的回水温度℃
th——室内设计要求温度℃
tg——室外计算温度时的供水温度℃
th——室外计算温度时的回水温度℃
tw′——任意室外日平均温度℃
B——散热器指数(实验得数)
G——相对流量比(即系统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比)
公式(1)(2)是来源于不考虑热网热损失的热平衡方程:
Q1=Q2=Q3(3)
式中:Q1—建筑物的热负荷(W)
Q2—散热器放出的热量(W)
Q3—热网输出的热量(W)
运行基本调节公式(1)(2),是个理论公式,只有当建筑物的设计热负荷与实际需要量相等,而且G已知,才可以求出该工况下的热煤运行参数,这是我们皆很熟悉的。但是,我们在多年的热水供暖工程的运行管理实践中体会到,设计热负荷的计算,由于种种偏于安全的考虑,往往与设计流量不相等,因此,当我们在应用上述运行调节基本公式时,并不能确定出符合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的热煤参数。为了切实指导实际运行,有必要对运行调节基本公式进行处理和改造,导出正确的实用的运行调节公式,才能真正指导实践,把运行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
在运行调节基本公式中加入热负荷修正系数的办法,并指导出正确的实用的热水供暖质调节公式。
公式
公式(4)(5)中
n——栋建筑物在设计工况下,实际热负荷与设计热负荷之比,称热负荷修正系数
q——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下建筑物热指标之比
tn——室内设计要求温度℃
tn——运行室内实际温度℃
G——相对流量比
该成果还通过变量质换导出热负荷修正系数n和相对流量比G的公式:
现根据实测供暖工程列出《热水供暖实际运行热煤参数的确定》的具体应用实例:
系统设计工况:
室外计算温度tw=-24℃
室内温度tn=18℃
供水温度tg=95℃
回水温度th=70℃
测定获得数据:
室外日均温度tw′=-14.8℃
室内日均温度tn′=18.3℃
供水日均温度tg′=57.4℃
回水日均温度th′=48.5℃
将上列数据代入(6)(7)式得:
将n及G值代入(4)(5)式即可得出该工程现行流量下的热媒运行调节参数对照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热水供暖实际热媒参数的确定和应用》这一科研成果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对改变盲目的“看天烧火”为科学的“看火烧火”,对实现在科学数据指导下的合理的运行调节十分有益,而且做法并不繁琐,在基层可以办到。它可以使室温稳定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保证供暖的社会效益,还能准确合理地确定热媒运行参数,避免了供、回水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状况,合理应用能源,保证供暖的经济效益,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公式在实际运行调节中应用的重要问题,确实值得运行管理部门大力推广应用。
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热负荷修正系数n对各建筑物并非同一值,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只能通过测试的手段来获得有关数据,如可在稳定的运行条件下,测量热用户口处供水温度tg′和回水温度th′,测量用户室内温度tn′和室外温度tw′等(而且应取一昼夜的日平均值),再连同该建筑物的相应设计工况下的设计值如tg、th、tn和tw等一并代入公式,便可求得热负荷修正系数n及流量比G,进而列出一个对该建筑物有实用价值的运行调节公式,最终求出相应的热煤运行调节参数对照表,就可指导该热水供暖系数的运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