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计算数据的确定
1.1 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卧室20℃,客厅18℃,卫生间22℃,厨房17℃。
1.2 传热系数及供暖负荷指标:窗、阳台窗K≤4W/(m2·k),外墙K≤1.16W/(m2·k),楼梯间隔墙K≤1.83W/(m2·k),户门K≤2.00W/(m2·k),屋面≤0.80W/(m2·k),不采暖楼板K≤0.55W/(m2·k),户间墙K≤2.74W/(m2·k),户间楼板K=2.83W/(m2·k);供暖负荷热指标q=45~47W/m2。
1.3 户间传热:
实施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应按热源为连续供暖的条件计算供暖热负荷,其户间传热量的计算可按基本供暖负荷的20%~80%计算[2]。经我们对各楼栋多次计算,最后确定为基本供暖负荷的45%。此部分户间传热仅作为确定室内供暖散热器选择和计算室内管道径的依据,但不计入室外供热干管热负荷和建筑总热负荷内。
2 室内采暖系统
本设计各楼栋均采用水平单管串联式系统,不带跨越管和散热器上部连接管。该系统的优点是系统简单,管材、阀门及配件少,埋地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均处在地面以上,在楼板垫层内无接头。但系统的最大缺点是室内各组散热器的热量不能调节。本设计在计算和选择散热器面积的大小时均考虑到了温降因素,因而从使用效果来看,室内温度基本上满足要求。本采暖季因各楼栋刚刚交付使用,未按热计量收费,因而用户反映室温偏高,故采取由连续供暖改为间歇供暖,即便如此客户对室温还是表示满意。
3 入户装置
3.1 系统采用户用热量表计量方式。室内系统入户装置包括供水管的锁闭调节阀,水过滤器(滤网规格不低于60目),热量表及回水管上的锁闭阀等部件。建筑物入口回水总管上设平衡阀。
3.2 热量表的选型要考虑到温度、流量和承压能力等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并要注意其安装空间的要求和流量传感器的连接方式。
3.3 各建筑物热力入口总热量表的额定流量按系统设计流量80%选用,而户用热量表的额定流量按系统设计计算流量选用。
4 共用立管
4.1 本设计共用立管由建筑物入口分、集水器接出。最高层楼栋分设高、低区,各为12层;系统采用下供下回式系统,其立管顶端设自动排汽阀。考虑管道的热胀冷缩,高区共用立管设波纹补偿器。
4.2 除每层按户设置分、集水器连接各户系统外,一付共用立管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多于3个。
4.3 共用立管设在单独或与给水管道合用的管道井内。
4.4 共用立管的回水管上设置平衡阀,可用作测量流量和平衡调节,这是达到系统平衡与稳定性的关键配件。
5 散热器的选择
选用散热器总的要求是要兼顾体型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长,美观等特点。另外我们根据各房间使用性质的不同,如底层商业用房、人防、厨房等采用钢制高频焊翅片管散热器;客厅、卧室、卫生间等房间采用铜管铝片散热器;这两种散热器均具备承压高、散热量大、耐腐蚀、美观等优点。散热器一般不设罩,只有在设有飘窗的房间内在有建筑装饰时,才设散热器罩。
6 管材及敷设
埋设在本层地面下垫层内的采暖管道采用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管),在垫层内埋设管道的要求如下:
6.1 不应设置连接配件。
6.2 在无坡度敷设时,管中水流速度不小于0.25m/s。
6.3 上部覆盖层的厚度和构造应避免因地面热作用而引起开裂。
6.4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施工管道面层做管道走向标志,以防止地面二次装修时受到损坏。
6.5 管道弯曲时应严格执行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交联铝塑复合管不小于5倍管外径。
6.6 由垫层内接出管道和穿楼板、墙体的管道处,均需设塑料套管,便于管道热胀冷缩。
7 供暖系统试压及冲洗的要求
7.1 供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本设计立管为镀锌钢管和各层埋地敷设支管为铝塑复合管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以不渗不漏为合格。
7.2 暗埋在垫层内的铝塑复合管在管道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8MPa,稳压1小时内压降不大于0.05MPa,以不渗不漏为合格。
7.3 供暖系统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冲洗,并清洗过滤器;冲洗以排水中不含泥沙、杂质,水色清澈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