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在沈北新区拥有一家大型建材市场,为了给业户供暖,3年前建了一个锅炉房,结果,3个采暖季下来,他收了1。2亿元挂网费。一个小小的锅炉房带来的利润竟然远远高于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大型建材市场租赁收益。“是挂网费,不是采暖费!”吴明这样强调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财。然后,他把这笔收益投入到建材市场的后续开发以及别的生意上。
事实上,在沈阳2。34亿平方米的供暖面积中,像吴明这样的民营供暖企业占据着60%的供暖份额,高达数百亿元的供暖挂网费收益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前赴后继地涌入这个市场。但巨大的供暖隐患也由此埋下,一场危及政府和百姓供暖安全的危机正在步步迫近。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本应具有后期维护与更新保障责任的挂网费,往往被民营供暖老板揣入个人腰包,他们把挂网费完全当作一种利润回报,直接计入个人资产中。“挂网费实际上应该叫做接网工程款。”沈阳城市公用集团有限公司热力工程分公司副经理张立华解释,这个款项实际上就是开发商在楼盘发售之前必须要先解决供暖问题而交给供暖企业的费用。
张立华说,挂网费包含着多项费用在内,一般是指接入热源管网的工程建设费用,其中包括换热站以及热源到换热站之间的一次管网和换热站到热用户之间的二次管网等;此外还包括供暖公司先期建设热源投入的费用,这里面包括热源锅炉、变电站、供暖工艺系统等等。“供暖企业接收挂网费实际上是一个接收管理权和维护义务的整体行为,不能单独来看。”对此,沈阳市供热办解释,供暖公司在收取接网工程款,并将热网接入自己供暖热源后,就相当于在接受热网管理权的同时,也接受了热网的维护义务。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供暖公司在接收接网工程款的本身,也就是接受了供暖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既然是全部的责任和义务,那当然就应该包括供暖后续的管网维护、更新费用。”
“说实在的,只要民营企业看准市场需求,在合适的地点建立起供暖公司,就会坐收惊人的利润。”民营供热老板吴明介绍,尤其是选择在没有竞争的区域建立热源,供暖企业的生意完全是坐等用户送钱上门,价钱也可以定得高一些,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收费标准限制。
记者走访中注意到,沈阳目前对于挂网费的收取标准并没有明文规定,属于市场自行调节状态,因此,目前的收费标准一般都是由供暖行业自发形成价格。而形成价格标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多家热源企业竞争下的招投标,一种就是独此一家式的等君入瓮。两种方式往往会最终形成目前市场上挂网费的最高价和最低价。“目前,沈阳物价部门并没有针对接网工程款的收取制定任何标准。”对此,物价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挂网费的收取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量化考核,各个供暖企业在工程建设上使用的设备和管网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集中热源分配上,也因为运营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无法一概而论。因此,目前只能维持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
利益巨大,监管不足!
对于供暖企业弃管的制约,监管部门手中握着的最大筹码就是每平方米不到一元钱的供暖质保金,这相对于每平方米100元的挂网费,供暖质保金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一位在沈阳供暖行业从业多年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沈阳供暖行业挂网费标准一般是每平方米100元左右,而在某些区域,如果有多家需热企业,而供热企业却只有一家,挂网费往往可以达到每平方米160元-200元。
这位业内权威人士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热源投资成本简易计算,供热量一吨的热源需要35万元的建设成本,这个建设成本包含场地、房屋、工艺系统、烟囱、锅炉、变电站等附属设施。按照通常计算方法,在100元挂网费中含有15元的换热站建设费用和15元的锅炉房到换热站之间的一次网建设费用。如果建成一座供热量100吨的热源,热源投资需要3500万元。而这样一个100吨的热源根据运营条件的不同能够承担100万-150万平方米的供暖负荷。按照最保守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计算,只是收取挂网费一项,就能收到一亿元钱。去掉6500万元的投资成本,剩余的3500万元就是热源挂网费的纯利润了。“其实,供暖企业不应该通过收取挂网费获得利益,但是在现实运营中,由于接入热源管网是新建筑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挂网费已经变成各个供暖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沈阳市供暖办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表示。
事实上,在挂网费形成的投资创富奇迹下,也隐藏着众多的隐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承:“个别民营供暖企业有着拿到挂网费后就选择弃管的打算,毕竟供暖行业对此没有明确的监管规定。从表面上看,供暖企业进出供暖市场并没有针对性的奖惩措施。”他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有几个供暖老板曾经在私人场合流露出这样的想法。
根据沈阳市供暖办提供的信息显示,供暖行业进入市场需要流动资金、供暖历史、专业技术能力、供暖规模等几方面考评的门槛,而针对供暖行业退出供暖市场却没有任何针对性措施,用于制约供暖企业的只是每年缴纳的供暖质保金,其用意也只是保证当年的供暖服务质量。
对于能否发生供暖企业收完挂网费就选择弃管的情况,沈阳市供热办有关负责人虽然态度鲜明地表示,绝对不会出现。但一位供热办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供暖企业弃管的制约,监管部门手中握着的最大筹码就是每平方米不到一元钱的供暖质保金,这相对于每平方米100元的挂网费,供暖质保金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弃管现象不断增多
也许这种弃管情况在现阶段不会出现,但随着十年后,供暖管网老化更新阶段的到来,以及越来越大的供暖运营压力,很多中小规模的民营供暖企业就有可能选择弃管。
监管部门倚重的一个“筹码”就是认为供暖企业不可能轻易放弃前期投资建设的热源和管网。“目前供暖市场大多数都是专业供暖公司,都是经过大量前期投入、扩建热源、建管网,形成一定规模。而退出供暖市场的都是规模小,运营起来赔钱经营不下去的小型企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供暖办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但一位供暖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这个“筹码”威胁的恰恰是监管部门,而非供暖企业。在现实中,供暖企业的弃管并不是真正的放弃热源出走,而是手握着热源不给居民提供供暖服务。“毕竟热源是供暖企业自己出资建设的,有关部门没有权力强制征收或者转让。”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旦供暖企业弃管,在社会影响下,有关部门只能委托另外一家供暖企业收购这个热源,或者在附近重新建设一个热源,除此之外,应该没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民营企业进入供暖行业后的最大隐患,也许这种弃管情况在现阶段不会出现,但随着十年后,供暖管网老化更新阶段的到来,以及越来越大的供暖运营压力,很多中小规模的民营供暖企业就有可能选择弃管。该人士透露,目前沈阳供暖管线的老化期在8到10年左右。也就是说,每个供暖企业在8到10年之后,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供暖管网的维护与更新,这个资金量并不比前期铺设新管线的工程费用低。“这笔钱从哪里来?当然得供暖企业自掏腰包,可是,你让他把收取的上亿挂网费再吐出来,他能愿意吗?况且,十年八年后,这笔钱早不知道被用到哪里去了!”
网管老化无人维护,百姓挨冻
一旦网管老化,民营企业一般都不会对管网进行大规模更新、维修,只是维持供暖,结果供暖效果每况愈下,而最后要彻底解决供暖问题,往往要由政府来出面,或者由国有企业接手进行经营。最后形成的结果往往是老百姓挨冻,相关部门受责难,最后还要掏钱给这些个体供暖老板擦屁股。
涉及民生的供暖行业,对于沈阳这座北方城市的千家万户来说意义重大。沈阳市民营资本进入供暖行业最早源于2003年,之后,民营供暖企业一度发展至1000多家。但由于各个供暖企业形成条件和环境不同,供暖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目前沈阳市有供暖企业300多家。”沈阳市供热办主任侯冰介绍,当年导致1000多家企业逐渐缩减的原因,主要源于沈阳市为了提高供热质量,做出的逐步取缔分散燃煤小锅炉,加大集中供热覆盖面的决定。也就是当年的“拔烟囱”行动。同时要求,凡是集中供热热网辐射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必须按照要求接入集中供热热网。
侯冰介绍:“表面上看,虽然还是惠天、惠涌、金山热电、华润、华发、皇姑热电等几个大型国企占据主要地位,实际上,在供暖企业中,六成是民营企业,新北、天润、第三热力等民营企业在沈阳供暖市场占据重要位置。全市2。34亿平方米的供暖面积中,民营企业承担其中的60%。”
民营资本的加入,不但给沈阳供暖市场带来新的服务意识,新的产品销售模式,而且由于有了竞争,导致供暖效率也提高了。
目前沈阳市供暖行业发展空间已趋于饱和的形势,在总负荷基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市场份额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瓜分,市场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同时也给无序竞争、恶意竞争埋下伏笔。恶性竞争造成的最大危害之一就是管网重复建设。为了争取到新的供热市场,供暖公司都会将自己的管网接驳到一些新建小区附近。这样在新建小区周围就会接过来多个供暖公司的供暖管线,甚至是在同一条道路下铺设着几个公司的管线。
但供暖行业的特点决定,一个小区只能介入一个供热管网内,无法实现多网共存的局面,因此上虽然多家供暖公司的管网都接入小区附近,但最终只能有一条管网真正接入小区,其余供暖企业接过来的管网只能废弃。这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为日后的供暖管线检修带来不可避免的麻烦和隐患。“事实上,民营企业在经营初期时由于网管设备都处于良好状态,都能保证供暖,一旦网管老化,民营企业一般都不会对管网进行大规模更新、维修,只是维持供暖,结果供暖效果每况愈下,而最后要彻底解决供暖问题,往往要由政府来出面,或者由国有企业接手进行经营。最后形成的结果往往是老百姓挨冻,相关部门受责难,最后还要掏钱给这些个体供暖老板擦屁股。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民营企业还缺乏制约规则。”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感慨。
沈阳考虑挂网费第三方监管
“这样做法的好处是能够保证这笔款项真正用于接网工程,以及日后的管网维护,同时也避免了各个供暖企业盲目追求挂网费而产生无序竞争的局面。”沈阳市供暖办有关负责人对此建议表示认同:“我们也在考虑这种第三方监管的方式,这样还可以终结挂网费没有收费标准,漫天要价的局面。”
事实上,防止个别民营供暖企业赚完挂网费潜藏8至10年就跑路的一个重要制约手段,就是对供暖企业设置严格的准入制度以及严格的弃管惩防措施。“将挂网费交付第三方监管!”沈阳一位供暖企业负责人建议具有代表性,他告诉记者:“这样的话,就是不管换哪个公司来供暖,这笔钱最终都会花在这个小区身上,并且对小区的供暖问题也有保障。”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天津、大连、郑州等城市已经开始这样运作。开发商将挂网费统一交给供暖监管部门托管,然后在统一规划下,完全用于供热管网和热源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这样做法的好处是能够保证这笔款项真正用于接网工程,以及日后的管网维护,同时也避免了各个供暖企业盲目追求挂网费而产生无序竞争的局面。”沈阳市供暖办有关负责人对此建议表示认同:“我们也在考虑这种第三方监管的方式,这样还可以终结挂网费没有收费标准,漫天要价的局面。”
记者调查中注意到,对于挂网费交付第三方监管的建议,大部分国有供暖企业对此表示支持,一些资质优良的民营供暖企业也希望挂网费由政府部门收,这样可以保障他们的权益,防止恶性竞争。
不久前,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磊完成了一份关于供暖行业集中供暖利弊分析的调研。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针对民营资本进入供暖行业的分析。
“这种供暖行业的竞争并没有给供暖最终用户带来任何好处!”王磊认为,在市场经济下,让行业产生良性竞争虽然是必要的,但要看这种竞争是否给行业最终用户带来了什么,能否对这个市场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但目前来看,供暖行业目前的竞争状态只是企业之间的博弈,对于热产品的最终用户并没有产生实际意义。”“事实上,不只是国企和民企之间形成两大供暖阵营,在民营供暖企业之间的确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态势。”沈阳市供热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规模大、效益好的民营供暖企业已经形成品牌,企业发展也进入到一种长久、稳定轨道中;在提供良好的供热服务的同时,也赚取不错的利润。另外还有一些民营供暖企业抱着只顾眼前利益的发展模式,在经营中采用得过且过的态度,即使在给热用户提供服务,也采用“挂边走”的态度。供暖温度只比18度相差一两度,或是从别处偷工减料,不使供暖办扣罚供暖质保金,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特别要警惕只想捞一票就走的民营企业。这样的企业不仅不会给国家减少负担,反而大大增加政府、国有供暖企业的负担。”一位长期关注供暖行业安全问题的业内人士建议,对于这样的企业一定要及时清理。
对此担忧,沈阳市供热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监管部门除了对进入供暖市场的企业进行准入条件的严格考核外,还对供暖行业执行评级监管模式,对目前供暖市场的所有企业进行等级评定,对于级别高的企业可以鼓励发展,对于级别低的企业进行限制发展。-时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