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题报道

热量表热计量设备质量成供热改革成败关键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浏览次数:237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北京市民,其中一位市民认为“听说热计量就是安装一块表。”事实上,热计量远不只是一块计热表这么简单。
  2003年原建设部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改革的序幕,计量收费只是其中一方面。对于当前热计量的现状,北京金房暖通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丁琦表示,我国自2010年推行热计量以来,并没有达到预想中“一片叫好”的效果,进展不甚乐观。
  据丁琦介绍,国内热计量改造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新建建筑的热计量改造,二是既有建筑的热计量改造。就前者而言,国内多数城市强制推行新建建筑节能改造,其中就包括了热计量改造;后者分为公共建筑热计量改造、既有节能建筑改造和既有非节能建筑改造。
  自国家推行热计量改造以来,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强力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程,但进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对此,丁琦表示,对于热计量改造,政府、企业、用户之间的态度没有完全统一。政府强力推进,多数供热企业却不甚支持,对用户来说更是喜忧参半。
 
热计量设备质量或成关键
  据了解,建筑能耗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28%,尽管北方地区的建筑总量不到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了全国的40%。在北方建筑能耗中,供热能耗占50%左右,国家推行热计量改造的目的显而易见,但“企业节能,用户节费”的预期目的并未达到。
多数企业为何不支持热计量改造?
  据丁琦介绍,北京市现有供热企业1000多家,多数为私企。首先,热计量改造资金是由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承担的,企业需承担20%的计量设备购买费用,以及对用户热计量设备的检测、维修等。实施热计量后,供热企业消耗的水、电、人工等费用都没有明显下降,但成本却大幅增加。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供热企业没有推动热计量改造的积极性。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热计量改造能不能提高取暖质量、节省取暖费用,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传统供热用户无法控制用热量,更不可能根据实际的用热量计算热费,长期以来都笼统地以面积计算。“热不像电或水,可以精确控制和计算。”丁琦表示,“同时,受技术参差不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热计量改造后的费用可能会比按面积收费时还高,住户也没有达到提高取暖质量的目的,这与住户参与热计量改造的本意有所背离。”
此外,丁琦还指出,新建建筑热计量改造的最关键问题在于热计量设备的质量。
对于多数新建建筑来说,热计量改造设备是由开发商统一采购的,出于利益考虑,加上缺乏监管,设备质量也为以后能否准确计量埋下了“雷”。
 
  既有非节能建筑是建筑节能改造的重头戏,对于热计量改造的推进,丁琦认为,建筑物外墙保温和热源及管网热平衡的改造应先与热计量改造。
 
  “就既有非节能建筑而言,不做外墙保温,单纯追求热计量改造很难达到节能效果。也就是说,热计量的前提是建筑节能。单独进行热计量没有意义,还会触及供热企业的利益。现阶段北京市采用的是外墙保温、供热系统和热计量捆绑形式。”
  从2007年至今,中央财政已累计下拨专项资金180亿元,用于支持北京等1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其中包括了热计量改造。
  对于新建建筑热计量改造存在的问题,丁琦认为,政府应再加大力度,比如设立专项公共维修基金,让开发商缴纳部分维修基金或押金等,保证设备质量。同时,可借鉴天津市的做法,要求开发商将设备采购费用上交政府,由政府统一采购等。对于当前实行的分户热计量改造,丁琦表示难度很大。他认为,应先借鉴国外楼前计量的方法,以一栋楼为单位进行热计量改造。作为分户计量的过渡阶段,楼前计量成本低,既可缓解目前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可增强用户意识,逐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推进分户计量改造。
   当前国家应该先做好政策和结构的引导,不断提高企业和用户的参与度。企业也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改进技术,牺牲部分利益,不要让热计量改造形同虚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