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题报道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丹麦区域供热技术值得中国借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09  浏览次数:327

英国《金融时报》1月16日刊登题为《中国丹麦学习净化空气》的报道说,丹麦一项名为区域供热的“4G”供暖技术全球领先,使丹麦成功降低能源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并保持经济增长。这一“哥本哈根模式"成为世界环保潮流先锋。重工业非常集中的中国东北地区可予以借鉴。

报道称,在中国领导人于去年3月宣布“向污染宣战"之前,他们已经开始向海外寻求帮助。中国的钢铁工业之都、东北城市鞍山市被选为对抗有毒空气的首批战场之一。然而,中方缺乏在一个拥有350万市民、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清洁空气的专门知识。

为了寻求解决方案,中国人前往丹麦取经,丹麦不仅成功降低能源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增长。

丹佛斯获选的原因是它拥有提高大规模城市供暖系统效率的专业技术,丹麦人在这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丹麦的供热企业曾被视为乏味的恒温器和阀门厂家,如今成了世界各地重大战略和环保潮流的先锋。

这项技术名为区域供热,它利用发电站或工厂本来会浪费的热能,来加热供暖系统用水。在丹麦已应用几十年的这项技术正获得全球关注。

随着主要经济体寻求控制能源成本和排放,他们发现了低效率供热的大量损失。根据联合国数据,70%的能源是在城市里燃烧掉的,其中有一半用于供暖和制冷系统。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城市突然将哥本哈根视为能效榜样。

鞍山已成为“哥本哈根模式”精髓的范例。该市将停用燃煤 锅炉为住宅和办公区供暖,转而利用其主要钢厂的废热,即充分利用本来会消失在烟囱中的能量。到2015年,鞍山每年将减少燃煤17.3万吨。而丹佛斯表示,该公司还能为鞍山扩建热水管道系统,将每年的用煤量减少120万吨。

就中国每年约40亿吨的煤炭使用总量而言,鞍山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但丹佛斯认为,中国东北地区重工业非常集中,废气中的热能可被用来向该地区70%的建筑供暖。

丹麦的政界人士和商人正热衷于推销他们的“4G”供暖技术。虽然煤炭仍是丹麦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智能"供暖网络正越来越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地热和废热。丹麦计划到2035年完全摒弃化石燃料供暖。

去年9月,联合国敦促各大城市的市长优先采用现代化供暖网络,以减少对全球电力系统的投资,至2036年可节省7950亿美元,占总投资的7%。

哥本哈根对高效率供暖的热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当时丹麦遭到沉重打击,导致周日全国汽车限行。于是丹麦扩大了对区域供热的投资,该技术在全球许多大型经济体鲜为人知,它的基本理念是利用本来会浪费的热能来加热水,然后将热水泵送至市内所有地段。虽然这一理念并不新颖,但其效率似乎是超前的。哥本哈根的供热网络建立于1925年,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供热网络,为98%的住宅供暖。

根据调查,一家普通燃煤电厂对燃料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6%。而所谓的热电联产厂能转化输入能源的58%。北欧最新项目的能源有效利用率可达85%至90%。

直到不久以前,区域供热还为北欧所独衷。尽管丹麦60%的住宅被区域供热网络覆盖,但邻国德国仅达到12%至14%。在英国,业主们仍执着于独立的燃气锅炉,只有不到1%的住宅被区域供热网络覆盖。

区域供热在整个前东欧集团很普遍,但这些网络往往效率很低,不隔热的管道直接架设在地面上。居民有时无法自如控制暖气开关:如果公寓里太热,他们只能打开窗户。

丹佛斯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森认为,观点改变最大的显然是伦敦。他曾跟伦敦市长进行过讨论。该市已制定扩大区域供热的目标,使其到2025年覆盖25%的新建住宅。

另一家丹麦公司正在为伦敦格林尼治区的1万户家庭建设区域供热网络。还有一个迷你版的“鞍山工程",即伦敦计划采集地铁列车的废热。德国汉堡进行的欧洲最大规模内城改造,也将围绕区域供热展开。

尽管丹麦模式具有如此吸引力,但相关企业却态度谨慎,不太敢声称自己正处于一场全球革命的风口浪尖。它们还指出要将丹麦的区域供热技术输出到世界各地是有很多障碍的。

最棘手的问题是融资和翻修城市所造成的破坏。Ramboll的首席执行官延斯一彼得·索尔表示,敢于说要挖开道路、铺设区域供热网络的市长必然是个有远见的人。“你得有一位领导人支持整个系统,而这位领导人要真的相信:‘我是在为下一代谋福利,而不只是为了下一场选举’。这的确是一场斗争。”

在这方面,丹麦一直是幸运的。自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该国联合政府对于能源效率的必要性一直保持着不寻常的一致立场。哥本哈根市为大型绿色能源项目提供贷款担保,该市的公用事业公司Hofor以非营利组织的形式开展运营,这种财务模式很难移植到国际上。

就连中国也存在问题,尽管其领导人宣布要向污染宣战。鞍山还未打开签署新合约的大门。克里斯蒂安森认为,鞍山的情况在经济上是有吸引力的:一笔4000万美元的投资,将为该市每年节省1400万美元的煤炭成本。可是,虽然丹佛斯有意在中国北方再开展十几个项目,但进展缓慢。

克里斯蒂安森表示,中国城市的信用可靠性较低,而丹麦的出口信贷机构EKF对于资助能源效率工程不愿表态。“这些项目很难得到融资,这是个大问题。在我看来,这无疑是这些项目无法更快上马的原因之一”。

丹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托马斯·巴斯特鲁普补充说,丹麦企业也担心将敏感技术公开给中国。他说:“所有公司都很矛盾。它们都看到了巨大的机会,但它们也感到害怕。它们确实看到激烈的竞争。”

哥本哈根的气候项目执行总监约根·阿比尔高表示,很难确定到访的中国代表团是否真想与丹麦公司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

他说:“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他们是否只是在考察,还是真的打算搞一些合作。”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