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状:
城市集中供热由热源、热力网、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1、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基本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其它热源方式为补充的格局。
截止2012年,6000千瓦以上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已达2075万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27%,居世界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三北"地区的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赤峰等城市,对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机组容量小、设备陈旧、耗煤高的发电厂,改造扩建为热电联产供热机组,耗能高的小火电厂有了新的发展生机,向城市公用和住宅建筑集中供热。进入九十年代,在国家大力支持的推动下,我国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雨后春笋的发展起来。黑龙江的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吉林省的长春和吉林;辽宁的抚顺、阜新、大连、锦州;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河北的唐山、邯郸、邢台、承德;新疆的乌鲁木齐、石河子,山西的太原、大同;山东的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泰安和河南的郑州,相继建设了大批热电厂,向城市集中供热。当时,在城市供热热源总量中,热电联产占了63%。发展到现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天津、郑州、太原、邯郸和秦皇岛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已有大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大型热电机组在运行,规模最大的为哈尔滨第三热电厂,装机容量达160万瓦千。
2、城市热力网在我国气候严寒和寒冷地区快速发展
(1)我国气候严寒和寒冷地区的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4个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都有集中供热热力网设施,正在向大型化发展,截至2012年全国集中供热主干管长达14.74万km。
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发展情况
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发展情况
(2)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迅速增长发展到2012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达51.84亿平方米,从2005年开始每年以2-3亿平方米速度增长,其中2011年底比2010年增加5亿多平方米;住宅面积占70%左右。进入2012年,发展较快的北京5.26亿平方米,辽宁8.71亿平方米,吉林3.82亿平方米,黑龙江4.83亿平方米、天津3亿平方米,河北4.47亿平方米,山西3.6亿平方米,内蒙古3.3亿平方米,新疆2.18亿平方米,山东6.74亿平方米。
2012年按省份分列的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情况
2012年按省份分列的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情况
(3)随着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能快速增长,供热总量不断增加。2012年全国集中供热供热总量为了243818万吉焦,与2005年的10亿吉焦相比,增加了2.4倍,平均每年增加1.6亿吉焦。
城市集中供热供热量发展情况
城市集中供热供热量发展情况
在实际运行中.供热消耗热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5年单位面积耗热量0.556GJ/M2下降为2012年的0.GJ/M2(见表2)。
集中供热单位面积耗热量情况
集中供热单位面积耗热量情况
3、城市集中供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热用户是最薄弱的环节,在供热计量改革的推动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过去,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福利"包烧"供热制度的原因,居民住宅室内供热系统绝大多数为单管垂直串联系统,加之设备老化和年久失修,系统严重垂直失调,高低层冷热不均,高层热的开窗户浪费能源,底层不热用户挨冻,不能保证供热质量。
实施供热计量改革以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第三十八条和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十八条要求,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应当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居住建筑安装的用热计量装置应当满足分户计量的要求。住建部制定了《供热计量技术规范》,选出了适合我国国情4种供热计量方法:散热器热分配记法、户用热量表法、流量温度法和通断时间面积法。大力推进和指导供热计量的实施。发展到底2012年,有十多亿平方米居民住宅实行了供热计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和直辖市发展较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量的居民住宅室内供热系统安装了调控、供热计量等装置,特别是安装了温控阀,热用户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和行为活动,调节室内温度,满足按需用热的需求。居民住宅供热系统安装了调控装置后,解决了楼内系统水力失调,均衡供热,节约了能源。
4、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城市
北京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我国规模最大、设备和技术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典型代表。北京市热力集团拥有330万瓦千吉焦供热机组,这些机组全部联网运行,承担着北京市150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是世界规模最大的供热企业。供热机组包括燃煤机组250万瓦千,天然气联合循环机组80万瓦千,区域锅炉房160兆瓦。城市热力网主干管总长11031公里,一千多个热力站,基本实现自动化运行和管理。
山东省城市集中供热十分发达,全省16个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均有热电联产供热,荣城、莱阳、即墨、茌平等到30多个县级市都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设施,尤其是茌平装机容量达百万瓦千以上,既有工业用气常年负荷又有冬季供热负荷,是北方采暖地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济南市城区周围有黄台、明湖、南郊、北郊、开发区等多个热电厂向市区供热。山东省热电联产装机容量为3288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6.74亿平方米,仅次于严寒地区的辽宁省;供热总量为24018吉焦(包括工业生产用气),居我国供热地区的首位。
牡丹江热力公司供热面积140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供热面积40%。供热热源以热电联产和大型区域锅炉房为主,在全国中等城市率先实现了热电厂与区域锅炉房联网运行,是城市热力网最佳运行方式,提高了供热效率和供热的安全性。牡丹江热力公司在全国最先完成了全体员工持股的体制改革,变国有企业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赤峰市热力公司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第一批改造和扩建火电厂为热电厂工程后成立的热力公司。发展到现在,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由四个热电厂组成,装机容量为30万瓦千左右,集中供热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以上,供热普及率为70%左右。赤峰市热力公司是全国首家使用微机监控系统先进技术,运行和管理的城市热力网,取得了明显的节能经济效益,热力网运行安全可靠,建设部曾组织全国供热行业到赤峰召开现场会议。该公司重视应用科学技术,最近又将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的新技术(热电厂工况和吸收式热泵,热力网热力站工况和热泵结合运行)应用在城市热力网,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益,回收热电厂冷却塔排放的热量(是热电厂总能量20%左右),增加供热量50%以上,提高了城市热力网50%的输送能力。赤峰市热力公司在全国供热行业率先上市融资,推动了公司迅速发展。
5、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遇到严峻的挑战
二十世纪末城市集中供热热源总量中,热电联产占道63%,区域锅炉房占36%;发展到2012年热电联产占40.09%,区域锅炉房占58.85%。
集中供热(热水)供热总量情况
集中供热(热水)供热总量情况
特别是严寒地区的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热电联产供热总量占城市供热总量的25%以下。其中沈阳市集中供热总面积1.2亿平方米,热电联产仅为2300万平方米;长春市1.11亿平方米,热电联产仅为2000万平方米;哈尔滨市1.2亿平方米,热电联产仅为2000万平方米。
可以肯定的说,在我国建设和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对我们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煤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特别是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更是以燃煤为主,山西、陕西、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是我国五大产煤省份,辽宁、山东、河南和河北等省煤的产量也很大。另外,热电联产燃煤效率高达70%左右,远远优于区域锅炉房和分散小锅炉房的燃煤效率。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运行方式主要是: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两种运行方式煤耗量十分悬殊,热电联产煤耗9.6(KG/M2、供暖期),区域锅炉房煤耗高达24(KG/M2.供暖期)(见表三)。
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运行煤耗情况
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运行煤耗情况
因此,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最佳供热方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燃煤供热方式不能代替的,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战略决策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作用更为举足轻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与到冲击和挑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问题。绝大部分热电厂都是中央直属企业,城市热力网供热企业由城市政府管理。城市供热系统的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三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经常出现矛盾,严重影响城市供热正常运行。如,热电厂不执行国家规定的"以热定电"的原则,城市政府市长为了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到热电厂请求增加供热量。这是城市政府最烦恼、最无奈而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因此二十世纪末,我国三北采暖地区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等许多城市,建设了大批大型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二是机制问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有十分明显的节能效益。但是,节约能源经济效益的好处都归了热电厂。国家计委、经贸委、环保总局、建设部(2000)1268号文件《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热电联产热价、电价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热电厂节约能源、保护环节的效益,在兼顾用户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本着热、电共享的原则合理分摊,制定公平合理的价格。"然而,这条政策根本没有落到实处,热价的制定也根本没有依据热电共享的原则,热电联产节约能源的效益全部归了热电厂,城市政府没有发展热电联产的积极性。三是政策问题。国家"上大压小"的政策,严重的限制和阻挠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建设与发展,大开了锅炉房建设与发展的方便之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建设快速增长。除了大中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很快,县级市和小城镇集中供热发展也很快。据调查,县级市和小城镇每年平均增长住宅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有的高达50万平方米以上。这些住宅都必须供热,国家限制建设小型热电联产机组,造成分散小锅炉房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这也是京、津、冀地区雾霾产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也有热电联产建设投资大,审批困难等原因。
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城市集中供热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得到城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能提高业内人士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
1、城市集中供热是能源工程,如前所述城市集中供热是能源生产和供应的行业,必须纳入城市能源规划。
建筑节能占全国耗能总量的27%左右,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供热耗能占建筑耗能的40%-60%左右,有的高达60%以上。目前我国城市供热每个采暖期平均耗煤在25-35公斤/平方米左右,以我国供热面积为百亿平方米计算,供热总耗煤高达2、5-3、5亿吨标煤,约占全国总耗能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见其数量之大。我国城市供热耗能浪费比较严重,节能空间很大;以25-35公斤/平方米计,实现节能50%、65%的指标,供热耗煤可降为15-18公斤/平方米,可见城市供热是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集中供热是民生工程,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严寒地区(东北、内蒙、新疆等)采暖期长达6个月以上,室外温度低于零下20-30℃以下,有的地区更低,供热是人们生存的必须条件。在寒冷地区采暖期为4-5个月,室外温度在零下10-20℃左右,老人和小孩是忍受不了的,供热是人们生活的必须条件。现行的室内供热设计温度18±2℃,属于温饱型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供热温度要向舒适型提高。
3、城市集中供热是环保工程。我国是以煤为主要燃料的供热国家,集中供热推到和替代了大量的小锅炉房的烟囱,大大减少了烟尘排放量,集中供热热源厂烟囱高达百米以上,排放的尾气经过处理,与成千上万的分散小锅炉房比较,大大改善了空气环境。
创新是推动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的动力。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城市集中供热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
1、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为城市集中供热提供了新的、洁净的、高效能源,北京和有天然气资源的城市,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的使用天然气。
一是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北京建设了4座天然气热电联产厂,装机容量为80万瓦千,向市区供热,正在扩建3座装机容量为100万瓦千的天然气热电联产机组。二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建设方兴未艾,北京建设了21座热、电、冷三联供机房,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也建设了一批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小型灵活,能效利用率高,而且环保。三是以天然气为燃料,在热力站建设尖峰加热设施,扩大供热面积。与燃煤尖峰锅炉房相比,占地少、投资少、使用方便灵活,也节能环保。四是天然气小型模块锅炉,能效高、洁净环保。利用它作为集中供热补充和生活热水供应,方便灵活。北京星火能源科技公司创新研发制造的天然气YH-型立式模块锅炉,热效率高达96%,尾气零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低于国家标准;常压使用天然气,锅炉属非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方便。
2、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一次能源结构中煤占70%以上),研究利用节能高效、环保用煤的区域锅炉房技术和设备,也是创新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的重要环节。
区域锅炉房在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总量中,占的比重高达60%以上,创新利用燃煤技术十分突出。兰州、沈阳、山西学习引进德国煤粉炉技术与设备,在示范工程中取得明显效果。据测试,燃煤效率高达98%左右,锅炉热效率为93%,节约煤50%左右,降低供热成本30%以上;排放的污染物大量减少,烟尘为11、1毫克/立方米,是国家标准的5、6%,二氧化硫329、9毫克/立方米,是国家标准的36、6%,氮氧化物309、2毫克/立方米,大大低于国家标准。这些数据充分证明煤粉炉的技术与设备是非常先进的,非常符合我国以燃煤为主的国情,为城市供热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3、清华大学节能建筑中心把热电联产与热泵技术结合起来的创新技术,应用到城市集中供热领域,把热电联产的效益由70%提高到100%,使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赤峰热电厂示范工程中测试,热电联产供热煤耗降为20公斤/吉焦以下,发电煤耗低于200克/度,大大低于大型发电机组煤耗330克/度的规定标准。这项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了热电厂产出热量增加50%左右,使热力管网输送能力增加50%以上,缓解了城市供热热源能力不足和管网输送能力不足两大难题,扩大了供热面积,减少了建设投资。
4、城市热力管网的管道敷設技术不断创新提高,由原来的地沟方式改变为直埋方式。学习引进国外直埋先进技术,在城市热力管网建设中普遍广泛应用,保温材料和防腐材料,实现了由国外进口全部变为国内自己生产。在实践中创新使用了无补偿管道直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供热直埋管道由现场喷涂施工,提高到在生产厂加工制造,实现了产品系列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供热管道直埋技术的使用,使城市供热一次管网热能损失降低30%左右,节约了能源,使城市管网输送能力由原来的70%提高到95%左右。
5、城市供热设备的生产,从无到有、从非专业化到专业化不断创新,快速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城市集中供热开始发展时,相应的设备基本是空白,都用其他行业的设备替代,严重影响城市热力网正常运行。例如供热小室(热力站)使用的调节阀门是闸板阀,稍微开启,水大量流过,稍微关闭就没有水流过,根本不能调节水量。后来有了刻度盘调节阀、自动调节阀,现在创新发展为智能化调节阀。浙江台州沃尔达供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化平衡阀,可以实时测试热力管网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分析水力工况,下达指令,调节水力平衡和运行工况。该智能化平衡阀十分先进,已向欧洲、北美国家出口。沈阳异型阀门制造公司,针对我国供热水质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的供热阀门,具有防腐功能。供热换热器制造,在我国兰州、北京、大连、天津、四平、珠海等城市遍地开花。尤其是四平有几十家换热器制造公司,其中九园公司发展较早、速度很快、规模较大,并在大连、天津、珠海建立分公司,走向全国。几十年一贯制的大60、丝柱形散热器基本淘汰,各种铜制、铝制、铁铸的形式多样,外形美观、散热效果好的散热器充斥市场。地板辐射采暖方兴未艾,在许多城市大量使用,为能源梯级利用低温供热提供了散热设备。其他各种锅炉、补偿器、温控阀等供热设备不断创新发展,为供热提供了先进的、可靠的设备。
6、城市热力管网水力平衡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解决了城市热力网水力失调状况,提高了城市热力网供热能力和用户用热需求,节约了能源。
城市热力管网水力平衡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城市供热发展不到十年时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与赤峰市热力公司,共同创新研制了城市热力网计算机监控系统,经过一个采暖期运行实践,大大提高了热力网节能经济效益和保证了运行安全、可靠供热的社会效益。提供了大量先进的运行数据,水量由原来的7公斤/平方米降为2、7公斤/平方米,热力网末端供回水压力差保持在0、5公斤左右,热用户供热效果基本良好,用户满意。该供热期节约了能源,增加了十万供热面积,减少了供热量一万百万大卡,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节能经济效益。而后沈阳、唐山、牡丹江、长春、吉林、阜新、呼和浩特、大同等许多城市相继建设城市热力网计算机监控系统,提高了城市热力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运行水平。现在,城市热力网的技术和管理开始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创新发展,在技术方面包括:自动化控制(热源、热力网、热力站、热用户的温度、变流量、压力差、供热量等控制),实施再现水力工况计算分析(多热源联网、热源泵、热力站水泵等输配),多热源优化调度运行方案制定(非线性优化理论、遗传计算法等),运行故障诊断系统(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等),热力网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制定(以能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运行热量分摊计算(系统调节、温度控制、热量分摊、计量收费四位一体);还有管理方面的能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管理、收费运营管理等等。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涌现出清华同方、北京博达科技公司、北京硕人时代公司、天津利源永春科技公司、大连海心科技公司等大批以计算机监控技术为主的城市供热服务科技企业。清华同方最早创新应用计算机监控技术,为赤峰、沈阳、大同等30多个城市供热企业服务,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北京博达公司首先创新开发了热网收费与银行经营联网运行系统,并在天津、长春、烟台等待20多个城市应用实施;天津力源永春公司承担了国家工信部关于城市热网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成立了热网节能信息监测中心,在天津开展工作。北京硕人时代在不断创新开发城市热网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连海心把技术和管理设在一个平台,实现了管控一体化。
各种各样平衡阀门设备的应用,也是热力网水力平衡的调节手段。
7、供热计量在供热体制改革中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是热力网系统复杂的技术问题,涉及到热源、热力网、热用户等各个方面,动一髮牵全局,绝对不是安一块热力表,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必须对城市热力网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包括热源水泵定流量改造为变流量,实现自动化调节控制;热力站水泵由定流量改造为变流量,实现自动化调节控制。热用户的技术改造较为困难和复杂,现有的居民住宅供热系统不具备调节控制手段,必须改造为分户循环系统,增加调节、控制和计量设施,才能符合《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的要求,实现热力网供热系统和室内供热系统的调节与控制,按计量收费。最终实现节约能源和用户按需用热的目的。建设部制定了《供热计量技术规范》,采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四种分户计量方法,包括散热器分配计法、户用热量表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其中,通断时间面积法是清华大学江亿院士结合我国供热实际情况创新的方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具有:用户调节控制室温、计量收费和楼内供热系统调节的多种功能,既科学又适用,既符合国家要求又满足用户按需用热的要求。北京海林科技公司在推进和应用通断时间面积法中,作了许多供热计量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唐山等诸多城市相继建立了大批供热计量表生产企业,包括机械热量表、超声波热量表,口径大小不同的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的空白,推动了供热计量改革。
鉴于我国城市热力网水质较差,一直影响供热计量顺利推行。上海昱珍科技公司突破传统钠离子交换水处理方法,创新研发了水处理化学试剂,既能除垢又能防腐,为供热计量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山西晋中热力公司用集中水处理方法,给城市热力网一次网直接补水,保证水质。此方法适用于中小城市热力网应用。
8、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应用,为城市集中供热多元化发展广开渠道。其中热泵的应用较为普遍,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等作为集中供热热源的补充应用较多;桔秆等生物能源的应用在试验推广。
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趋势向好1、城市集中供热雨后春笋般的向我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600多个县镇延伸拓展。据调查,每个县镇都以年平均增长30万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建设居民住宅,居民住宅必须保证采暖,这是发展县镇集中供热的必须条件。为此,建设和发展县镇集中供热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所谓人心不暖、社会不稳。那么,如何建设和发展县镇集中供热,是县镇政府的重要决策之一。是建设耗煤高、污染重的分散小锅炉房,还是建设发展热电联产和大型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这些年来,许多县镇兴建了大批分散小锅炉房供热,浪费了能源,严重的污染环境。京津冀地区雾霾严重、环境恶劣,与周边上百个县镇的成千个分散小锅炉房排放大量的烟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所谓,环境形势是农村包围城市。发展县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最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013年5月国家放权,小型供热机组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批准建设,"上大压小"禁令解除为县镇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供了政策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县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如何发展,山东省茌平市的发展模式是最好典范。他们结合当地资源实践情况,"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精神,我国县镇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也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新路子。建设发展用电、用汽产业,保证常年用电、用汽负荷,结合冬季供热采暖负荷,取得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小到大使热电联产规模发展到百万千瓦成为当地的主要支柱产业,是市财政(县级市)创收大户。
2、依据国家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政策,民营资本进入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和运营是发展的必然。北京、辽宁、吉林等省和许多县镇已有大量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城市集中供热。北京有华通热力和金房?暖通等几十家民营供热企业,形成较大规模,承担着北京五分之一的供热任务。其中华通热力公司,供热面积达三千万平方米,相当于中等城市供热企业的规模。华通热力公司以投资建设热源生产厂、用热单位委托经营、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方式,从小到处大,不断扩大供热面积。华通热力公司注重科技进步,联合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发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沈阳市供热企业,70%以上是民营企业,承担着60%供热面积当地任务。其中第三热力公司,供热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承担着沈河区大部分供热任务。沈阳国慧供热科技公司,不断创新使用新的先进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该公司以蒸汽为驱动的机械热泵,属我国首创。
吉林省长春市供热企业60%是民营企业,其中同心热力公司规模较大,供热面积达一千多万平方米。四平市热力公司、白山市热力公司都是民营企业,承担着全市供热任务。内蒙赤峰新区富龙热力公司供热面积八百多万平方米。
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和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城市供热企业利润很低,价格扭曲,经营不善就会亏损。民营企业家,无意很快进入。因此,国家和城市政府要制定具体的支持鼓励政策,引导民营资本进入。二是县镇发展城市供热一轰而起,大量地高耗能、高污染的分散小锅炉房拔地而起。因此,国家环保部门和城市政府要严格限制、淘汰分散小锅炉房,坚决禁止新建。
3、电力行业打破只发展热电联产生产热能的陈规,开始进入城市热力网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力部门即有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等有利条件,对推动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十分有利。特别是,热电联产的热源和热力网的运行由一个部门管理,非常有利于"以热定电"原则的落实,统一调度热量,满足天气非常寒冷时居民供热需求。电力部门进入城市热力网运营和管理,说明他们已经承担了社会责任,要服从城市政府领导,也要对居民供热负责。过去体制不顺引起的供、用热的矛盾,可以迎刃而解。电力部门运营和管理城市热力网一次网以后,为城市热力网二次网以能源服务为中小的运营模式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石家庄华电热力公司,供热面积为6700万平方米,是石家庄市第一大供热企业。牡丹江市第三热电厂,已向市区供热一千多万平方米。包头、承德、石河子、和山东的十几个县级市都建立了电力部门的热力公司。
4、坚持供热计量改革的大方向(本文前面已作论述)。供热计量是供热行业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供热企业技术水平、设备水平、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居民群众实现按需用热的最好手段,要健康、有序、不断的推进。
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从是城市集中供热行业人员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责任,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具体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不懈地为之奋斗。来源:慧聪供热采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