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题报道

供热计量技术本质:用户需要控制计量 需要简单可靠公平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1  浏览次数:301

从事供热计量技术的研发工作这么多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于供热计量行业来讲,科学技术从来都不是弱项,以后更不会变成弱项。当前,从事供热计量生产研发的企业,几乎掌握了覆盖供热计量所有环节的技术,可以测量和计量温度、湿度、压力、热量、流量等诸多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有线、无线传输到采集计算机,用于直接计量或者分摊计量,更可以将分摊数据通过各种形式保存至任何一个服务器上。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供热计量最终目的是节能,那么,是否需要一个异常复杂的供热计量系统?换句话说,把供热计量系统设计得过于庞大是否能在节能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这值得我们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供热计量系统都要应用于真实世界的物理环境中,而且必须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供热计量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电子系统,覆盖测量、计量、传输等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电子行业的发展不难看出,真正在市场上推广和应用的电子设备的技术水平,未必一定是理论上最先进、最超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真正商业化的技术和系统一定是稳定的、经过长期试验和测试认证的,而很多先进的、复杂的技术和系统在没有被时间验证之前,不一定能够满足商业化所要求的稳定性;二是复杂的技术和系统必然带来更高的成本,而成本的提升并没有达到人们对于其性能或效果升级的期望,简单地说就是实际效果和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作为供热计量系统和技术的研发制造企业,需要设计和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供热计量电子设备,并不断地改进和升级已有的技术和产品,也要掌握符合中国供热计量领域需求的诸多技术,能够满足现行各种供热计量规程的要求,包括户用热能表法、通断时间面积法、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流量温度法等;还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需求,改进和改造设备,完成针对不同用户的定制。由于我国目前使用的供热系统形式诸多,建造年代也相差甚远,确实需要多种不同形式的供热计量系统和技术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至少需要两种不同形式的技术来应对单户循环式供热系统和立管式供热系统的差异化需求。

不难看出,目前应用的几种供热计量技术,每一种系统都有其所擅长的环境特点。需要指出的是,每一种系统都存在着自身特有的缺陷。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先进的电子设备也会出现不正常的情况,现在很多供热计量电子设备都依赖并不稳定的无线通信设备传输数据。如果用户使用热能表法,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分户热量分摊,直接使用热能表的计量数据作为分户计量热量,那么当某一个热能表出现故障导致该热能表的热量数据不可用时,影响的只是这一个热能表所对应用户的热计量数据的准确性,而其他用户的热计量数据准确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再来看需要进行分摊的供热计量系统。假如在使用通断时间面积法的供热计量系统中,有一个通断控制器出现了故障,导致分摊时该通断控制器的数据不可用,这会影响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分摊热量的数据准确性,因为每个用户的分摊热量都是和其他用户的数据有关联的。如果让分户热量分摊还能够正常地进行,我们可以假定该通断控制器的通断时间比为100%打开,原因是通断时间比的最大值只能到100%,而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字,并且当有线通信故障或者通断控制器损坏时,用户的阀门确实会处于长期打开的状态。但是,如果将供热计量系统再换成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或者流量温度法,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某一个设备出现问题,导致分摊时散热器散热量的变化量数据或者散热器进出口温差数据不可用时,我们很难通过为该不可用数据赋予固定值的方式来完成分摊,原因是对于热分配计法,每一个散热器的最大散热率都不相同。而对于流量温度法,丢失一个温度测点的数据会影响两个用户的散热器温差计算。于是,某一用户的数据不可用会导致整个系统所有用户都无法进行准确分摊。现在我们假定对于这一类的供热计量系统,由于某一户的设备因受潮、强电磁干扰、人为破坏等原因不能够将测量到的分摊依据发送出去,那么在修好该设备之前,整个供热计量系统都只能处于不准确的状态。这样,多用热、浪费热量的用户将会获得利益。

这些假设和举例,都是想表达一个观点:供热计量系统可以设计得非常复杂,但最终越复杂的系统越可能出问题,长期使用效果反而没有简单的系统好。其实,供热计量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公平地把楼栋总热量分摊到楼内的每一个用户。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系统所包含的因素越少越好。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只靠一个室温来进行分摊,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很多新楼盘的保暖性能相当好,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冬天正常供热,如果不开窗室温能达到29摄氏度 30摄氏度。这时,如果采用温度分摊法,这些用户可选择白天开窗户降温的方法,把室温降到24摄氏度左右,虽然减少自己需要分摊的热费,却浪费了能源。再比如,对于供热能力不足的小区,如果用户使用电暖器等设备取暖,使得室温高于其他用户,不但多交了电费,还要多交热费,这显然不合理。况且,民用级别的温度检测设备,在防攻击方面有很多缺陷,可以用价格低廉的方法操纵室温测量数据,从而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涉及到计量和收费的应用环境,真正起到计量作用的设备都应该处于用户无法直接接触的物理环境下。例如,锁在管井内。而真正直接接触用户的设备,应该能起到控制室温的作用。随着节能建筑的深入推进,居民住宅楼的保暖效果会越来越好,原来关注的供热不热问题,会逐渐演变成供热太热、供热过热。此时,只有室温控制功能的完善,才能帮助用户保持一个舒适的环境。用户自觉降低室温,才能让供热企业向末端少供热量,真正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只有末端供热热量有了剩余,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室温需求。供热计量才能够真正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现用户热费和用热量的直接挂钩。总之,用户需要的是控制,而计量需要的是简单、可靠、公平。

因此,政府部门要在制定政策上下功夫,特别是热费价格、收费方式上,以此来调动供热企业按供热计量收费的积极性。供热企业的需求是推动供热计量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要把过去用于热计量改造补助的资金变为奖励供热企业供热计量改造的节能资金。同时,也要对重视计量节约能源的百姓实施奖励。此外,国家要加强对供热计量科研工作的资金扶持,大力推动供热计量技术产品的研发工作,真正生产出可靠的供热计量产品,形成更加切实可行的供热计量技术方案和路线。   来源:中国建设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热点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