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行业发展出现的问题,笔者思考后认为,企业应该从几方面做出应对之策。
1.强化品牌建设
有些企业认为工程市场无品牌,价格低就是硬道理。随着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工程市场的品牌凸显,品牌在工程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逐渐为地产商、设计院所重视。如何在工程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企业接下来的重要工作。
2.重视诚信和维权意识
当前,行业内还存在着误导消费、无序竞争、低价倾销、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等有损行业声誉的现象。此外,信誉表现在企业纳税、企业间债务、企业与员工等方面。
(1)企业不依法纳税影响信誉。有企业还存在漏税、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随着法制健全,这种行为一旦被曝光,必会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2)企业间商业往来不诚信影响信誉。企业间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三角债”、“多角债”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企业工程市场前期垫付资金,地产商拖欠款,导致一些后续资金跟不上严重影响发展。有些企业为拿到订单,铤而走险地以垫付资金和低价恶意抢市场,结果会因工程市场不合格而拿不到钱,也丢掉了后期的市场。
(3)企业夸大宣传,或虚假广告,致使信誉大大降低。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来误导消费。三级能效产品贴一级能效标识;工程使用产品和中标产品不一致;有的企业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却贴上合格的检验证,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欺骗顾客;另外,劣质服务或者过度服务承诺也使企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4)知识产权意识淡薄。部分企业由于创新能力不足,一味抄袭模仿,赤裸裸地使用其他企业专利技术,冒用商标侵权等不诚信现象在行业盛行。由于目前知识产权侵权需要时间长,流程复杂等,一些企业很无奈。但从国家近期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必将受到惩罚。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诚信经营。
3.强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
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狠下功夫。
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服务等均比不上别家公司,那么就不会有人购买它的产品,更谈不上赚取利润,而没有利润的公司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关门。
近期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清洁供热分会副会长单位力诺瑞特和金亨新能源在积极从不同角度寻求突围之道。力诺瑞特通过新产品重点发力工业热利用市场。金亨新能源围绕太阳能集热器在不断创新,如采暖专用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等新品问世,帮助客户提升竞争力。
4.提振信心和适应能力
市场竞争激烈,地产受到调控影响,不少企业销售业绩下滑,运行成本增加,利润变薄等困难,使得很多企业领导人对行业发展信心不足,悲观情绪蔓延。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市场也是大有可为,潜力巨大。住建部近日发布公告,批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将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规范》要求,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必须执行该规范。其中,《规范》明确指出,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且使用寿命应高于15年。
《规范》提出,新建建筑群及建筑的总体规划应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此次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纳入到新建建筑及建筑群的总体规划之中,对于光热行业而言可谓是再启“蓝海”。
此外,国家在积极推动的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中,光热、光伏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这一政策为大家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太阳能光热和光热行业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比如产品标准化、构件化、安全性、通用性、耐久性等。这值得行业及企业思考和探索。
同时,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正向热水采暖空调制冷等领域拓展,仅太阳能采暖就有万亿级的市场。曾经我们对太阳能采暖没有更多的信心,多年前的案例多是失败的,不少企业转战建筑阳台壁挂市场,加上企业竞争产品的迅速发展的碾压,但随着热潮消退,大家逐渐认识到太阳能光热这一使用几乎免费的能源重要性,其经济性和节能环保,逐渐被相关政府和消费者所接受。如太阳雨集团、道荣新能源、嘉寓光能在邢台、秦皇岛、阜新、大同等地方光热+清洁能源户用采暖系统落地开花,广受好评。越来越多的地方招投标选择光热+清洁能源户用采暖系统。万亿市场逐渐揭开面纱一角。
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目前仅在低温市场发力,需要向中高温拓展,中温市场被称为沉睡的巨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指出,中国太阳能应用发展在基本和积极目标下,2050 年当年二氧化碳减排量将分别达到21.5 亿吨和46.5 亿吨。不难预见,该市场潜力巨大和前景广阔。
市场在变化,企业要适应变化而调整。行业中不少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导致大量重复低水平建设、重复投入问题,专业化分工协作没有大量出现。企业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形成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拓展新领域,探索新模式
太阳能热利用应用十分广泛,不仅仅是生活热水,可以在很多用热的地方应用。从全世界用能来看,热利用市场约占49%市场。太阳能热利用中技术成熟、广泛应用的方式集中在中低温领域。旺盛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太阳能集中供热采暖和制冷目前尚处于示范阶段,随着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近中期内太阳能热水三联供系统(供热水、供暖和供冷)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可以实现商业化开拓。另外,随着经济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从中长期看,太阳能中温热利用在工农业领域有望发挥巨大节能减排作用。由此可见,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拓展低温热水采暖以及在中高温市场的应用。
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相当来说比较成熟,有专业的整机和配件生产制造、专业销售公司、专业设计机构、专门的投资公司和专业的运维公司。我国目前基本还是太阳能生产企业从制造到运维一条龙服务。目前的主流工程市场应该有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工程监理、运行管理、维修服务等环境要细分,企业各取其长,互补共生,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给甲方和用户更明确的职能诉求与专业工种概念。随着市场成熟度提升,专业协作就很有必要。企业要及早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市场自我定位,调整聚焦技术创新点和聚焦市场一环,通过专业化聚焦市场某一点谋求一席之地,实现做强做大。
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专业化公司。如江苏迈能专注储热技术、创意博专注系统智能化控制、金亨新能源专注太阳能集热器制造、龙光天旭和光普专注真空管集热器制造、开明专注支架生产、华宝专注水箱端盖生产、双丰专注硅胶圈生产等。专业专注成就了一批企业。
最近,市场上涌现如融胜同创、金茂绿建、第一摩码、中海外、力诺瑞特环保节能等一大批专注清洁能源供热制冷的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BOT等新商业模式在市场开疆辟土。
6.重视人才和技术创新
价格战是不可取的,是在产品无创新、无专利、同质化的情况下的必然产物,因此解决之道就是要不断创新。太阳能热水器近20年来基本没变化,同质化非常严重,必然导致价格战。技术创新是解决价格战的唯一出路。技术创新作为广义概念,包括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市场创新三个主要方面,它们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为确保竞争持久保持胜势,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非常必要。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自身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谁在技术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技术创新需要相应的人才,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企业可以考虑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优势互补的发展机制。在德国,有大批的技术员活跃在企业界,他们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他们对德国工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样,我们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机制。
7.跨界融合,协同发展
跨界是最近两年比较流行的词,有不少成功的跨界合作经典案例。“跨界合作”,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首先,我们行业的企业应该认识跨界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主动寻求跨界沟通的机会和平台,在沟通交流中寻求合作的模式和商机。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竞争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抗与博弈越来越没有市场,合作与共赢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不仅同一条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合作更加紧密,而且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更成为时代的呼唤。
跨界交流不失为重要方式,积极走出去与地产商、工业用能企业、学校、医院、设计院沟通,传播企业优秀的产品和设计方案尤为重要。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项目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方案。
个性化的定制式解决方案将是企业未来竞争的有力武器。
8.系统智能化
随着移动技术和万物互联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成为了趋势,其成本也在逐渐下降。笔者在走访企业和市场的时候发现,很多户用太阳能光热系统都加载了远程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做到精准控制,远程解决系统的控制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根据消费者的习惯进行调控供热采暖,很好地做到行为节能。让系统更好地体现节能作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道荣新能源等公司的光热+户用采用智能化控制,很好地实现了精准供暖,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为将来太阳能采暖的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借力“双碳”和建筑节能东风
当前双碳目标为可再生能源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发展良机,各地在积极推广被动式建筑、零碳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建筑节能是太阳能光热等可再生能源供暖热水的基础,这为行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煤改清洁能源政策推动过程中,不少地方首先要求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减少采暖负荷,光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采暖的效果就会明显体现出来。
10.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多能融合打造新系统
根据太阳能采暖在国内外的运行情况,整体的技术思路为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积极融入区域供热等系统中。
虽然独立的太阳能热水器装置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但在以丹麦为首的若干国家,大型太阳能供热系统与区域供热系统或大型建筑物相连接的案例获得推广。截至2017年底,全球大约有300个装机大于350千瓦(热)的大型太阳能供热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总容量为1140兆瓦(热)。这种大规模的太阳能供热系统在经济性上通常优于小型系统。
在丹麦沃延斯的区域供热企业,供应丹麦的大部分热能来源于一种新的生产设 施——太阳能集热板。由于电力价格低廉,为了盈利, 生产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变化是一个重新审视另类产热方法的机会。目前在沃延斯,太阳能供热站及坑道储热供应当地热用户年热量需求的45%。该太阳能储热的总投资是1600万欧元。该工厂的热价为40欧元/ 兆瓦,低于丹麦天然气产热的平均热价60欧元/兆瓦。
多能互补,开发新的能源和能源利用方法。比如太阳能夏季制冷技术、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的互补技术,生物质成型新技术、太阳能与甲醇的互补技术;保证系统供能的连续稳定性,扩大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的适用范围。可以因地制宜地加入新风配套件,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供热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终端消费领域。向住宅、工业部门以及其他用途的供热约占全球总能耗的50%。供热消费中,工业部门(如生产用热、干燥、工业热水等用途)占比略高于50%,建筑物房屋(空间采暖、热水供应、烹饪等用途)占比约46%,其余是农业部门供热消费。
国际能源署预计,2018~2023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供热将增长20%,其中,供热增长的三分之二来自中国、欧盟、印度和美国,生物质能供热对供热增长的贡献最大。按照上述增幅计算,到2023年,全球供热来源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将增至12%。目标和政策是可再生能源供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各国政府尚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和行动来部署可再生能源供热。
总之,可再生能源供热市场潜力巨大,需要大家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未来崛站市场之巅。